0,不到三年時間,日元兌美元升值了一倍。日美利率差異擴大,但是日元卻發生了升值,歐美國家借著廣場協議,逼著日元升值,這樣日元升值可以降低日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16年高值為121.7日元,前年的終值為120.31日元,只貶值了1.4日元;2017年1.53日元,2018年貶值了1.84日元。
1、《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為什么不去兌換美元?
他們是到全球買買買的呀,日本人買了紐約的帝國大廈,去夏威夷購買了不動產,三菱公司買了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索尼買了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松下買了美國音樂公司。一時間,日本人在全球就是“有錢人”的代名詞,但是“上帝欲讓人滅亡,必先讓他瘋狂”。雖然很多日本人和日本企業將巨額資金轉到了美國,購買了美國的國債和房地產以及美國企業,
但是他們的根還是在日本,當日本經濟泡沫開始破裂時,房地產開始崩盤時,股市開始下跌時,在海外買的這些資產,仍然是抵充不了在國內總部的資產貶值。在日元長期升值之后,國外的游資也大量涌入日本,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雙雙快速上升,日本經濟呈現出一種虛假繁榮,“工薪族投資人枕個股票睡覺過年,辦公室文員抱著股票海外旅行”,日本人大量資產全部涌入股市和房地產中,導致出一個東京可以買下一個美國。
在日本人去美國大量買買買的時候,正好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的頂峰時期,日本人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接盤俠,當最后日本經濟破滅之后,將美國的資產全部賣出時,價格幾乎都跌了一半,美國人在其中大賺一筆。總結一下:日本在美國經濟泡沫頂峰時,在高峰接了美國投資者的盤,同時在日本,全球游資匯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畸形繁榮,當泡沫一破裂,公司家庭個人的賬面資產大為縮水,在國外的資產即使再賣掉也無法填補虧空,
2、為什么日本貨幣一升值就刺破了經濟泡沫呢?
日本貨幣升值并沒有剌破經濟泡沫這回事。在1985年之前,日本長期對歐美國家出口呈現較大順差,所以,歐美國家借著廣場協議,逼著日元升值,這樣日元升值可以降低日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在歐美國家看來,日本應該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而非通過日元貶值來增加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在廣場協議簽訂之前,美元兌日元匯率在1:250上下,此后日元進入持續升值通道,1986年9月達到1:153,1987年最低達到1:120,不到三年時間,日元兌美元升值了一倍。
事實上,日元的升值給日本出口商品帶來了不少影響,也縮小了其與歐美國家巨大的貿易逆差,不過,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在海外開啟了買買買的土豪模式。三菱以14億美元拿下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一擲34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影業,當年日本由于出口不行了,只能回過頭來發展房地產業,希望通過房地產來拉動日本經濟的增長。此外,由于日元的持續升值,導致大量海外資金流入日本,資金進入日本本土后就投資日本房地產業,這就導致了房地產業畸形發展,
在很多日本人看來,房地產業已成為了拉動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此,日本政府鼓勵房地產業的發展,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期間,日本央行連續5次降息,從5%降至2.5%,于是,大量的國內外資本通過加杠桿的方式進入日本的房地產領域,推高了日本房價和地價,這也帶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資產泡沫。所以,日本經濟泡沫形成與破滅,與日元升值變化關系不大,與日本政府在擴大內需時,過度依賴于房地產關系甚密,
受到低息貸款的影響,1986至1991年,日本城市住宅土地價格上漲148%,六大主要城市上漲245%。泡沫鼎盛時期,日本土地面積僅為美國的1/25,但土地資產總值卻是美國的4倍,不過,由于日本房地產泡沫吹得過大,就連日本政府也覺得有點離譜,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遏制。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央行連續5次加息,將再貼現率由2.5%上調至6%,
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規模。緊縮性政策收到了明顯成效,日經指數自1989年12月的最高點下滑,1992年中暴跌至14300點,跌幅超過60%,地價也較最高點時下降了一半多,地產和股票價格的下跌給日本帶來的財富損失約為1500萬億日元,由于資產快速縮水,導致銀行紛紛加快回收貸款,致使市場流動性驟然收緊,企業資金狀況急劇惡化,大量不良債權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