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 科技長期發展規劃》、印度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還要成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核技術強國。2011年,印度 GDP為1.83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2004年的水平),2011年中國GDP合計7.3萬億美元工業產能,印度整體工業產能和水平仍然落后于中國,無論基礎還是高精度科技至少。
1、 印度對中國的優勢有哪些?哪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印度雖然一般科技發展緩慢,但高科技領域發展迅速,在核能技術、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海洋技術領域,印度。印度為了成為一個多彩的軍事強國,長期保持了很高的國防投入科技;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是世界領先的航天強國;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近年來,其軟件產業的增長率保持在50%以上,而同期世界軟件產業的增長率為20%。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以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計算機軟件國的地位躋身于世界信息技術強國之列。
印度 科技人員數量居世界前列,科技人才質量享譽世界。2000 ~ 2001年,印度有綜合大學254所,職業學院2223所,其他學院7926所。印度信息技術行業專業技術人員43萬,大學生占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印度重點大學培養的學生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1.科技教育從小開始印度計算機教育從小開始。印度人驚人的心算速度和從小受的教育有關。
2、 印度專家稱「根據歷史規律,中國能建空間站, 印度也能」,如何評價 印度的...預計在2030年,印度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從印度空間站發布的設計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空間站重20噸,運行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軌道上。與180噸的中國空間站相比,簡直就是迷你版。不得不說印度真的處處以中國為“標準答案”:中國有,-1/不能落下。差不多了。這個技術不是特別難,比光刻機簡單幾百倍。
印度一項獨立的載人航天探索計劃于去年啟動。當時,為早期技術可行性研究撥款156萬美元。其實早在2006 印度,就公布了太空發展路線圖,希望用十年時間,通過自主設計的飛船,將兩名國內宇航員送上太空。然而10年過去了,-1/的載人航天技術仍然進展緩慢。需要兩只手來鼓掌,印度載人航天技術進展緩慢。除了印度載人航天技術本身的局限性之外,國內一些技術人員,尤其是高層次技術人員,對這個項目是否是真正的航天需求存在強烈而廣泛的爭論,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浪費。
3、 印度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中國發展高 科技產業有何啟示在過去的20年里,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在三個領域支持高科技產業:信息、生物和材料。這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知識經濟時代,印度可以利用其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在《2020 科技長期發展規劃》、印度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還要成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核技術強國。
信息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產業是印度高技術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部分。《遠東經濟評論》分析認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推動了經濟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高速發展。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是軟件產業,而硬件產業就其規模和技術水平而言,處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位。現以軟件產業為例,介紹印度政府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扶持政策。
4、 印度落后于中國幾十年,為什么卻不自知,什么事都要和中國比較?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兩個國家之間的比較都是非常復雜的。印度中國和中國都是人口眾多、文化豐富、經濟發展迅速的大國,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在討論這些問題時,我們需要采取客觀和全面的態度。其次,印度的比較,可能是因為印度和中國都是亞洲的大國,經濟、政治、文化聯系非常緊密。印度與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密切的競爭關系,包括國際貿易,科技創新和軍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