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緬甸是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民風好戰而剽悍,在中國對東南亞的征服過程中,來自最明顯的阻力就是緬甸,由于緬甸入侵云南普洱地區,大清曾對其四次征戰,但都大敗而歸,緬甸在與泰國的交戰中,可以說是完勝泰國,曾幾次攻入到泰國首都,可見,緬甸人的戰斗意志和戰斗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1、勝敗乃兵家常事,為什么大家對中國足球如此不滿?
勝敗乃兵家常事,沒錯。關鍵是要知恥后勇,勵精圖志,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圖再戰謀勝,中國男足的種種表現,已經傷透了國人的心,不求進取,喪失斗志,眼里只有金錢利益,心中全無祖國的榮譽。這樣一支毫無信念、毫無希望的球隊,不知留著還有何用?留著他們只會有損國家的體面、傷害國人的自尊、浪費國家的金錢,倒不如趁早將他們解散,打破現有的選拔機制,重新培養或招募一批新苗子。
2、緬甸普通人怎么看中國?
在緬甸人的眼里,中國就是一座“大金礦”,幾乎所有緬甸的女人都希望能夠嫁到中國,擺脫自己窮苦的命運。而且作為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導致很多緬甸人都認為中國人很富有,人均身價以萬計,所以去到緬甸你會發現,人們可能更多地用一些異樣的眼光看你,畢竟從你身上割一塊肉下來,也許就是幾百萬緬甸幣(一百萬緬幣約合人民幣5139元。
3、緬甸這個國家為什么戰亂不斷?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盟成員國,位于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85萬平方公里,人口5390萬,由137個民族組成,其中68%為緬族,首都為內比都,北部和東北部與我國的西藏和云南接壤,中緬邊境長達2185公里,東南接泰國和老撾,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臨,古代時緬甸是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民風好戰而剽悍,在中國對東南亞的征服過程中,來自最明顯的阻力就是緬甸,由于緬甸入侵云南普洱地區,大清曾對其四次征戰,但都大敗而歸,緬甸在與泰國的交戰中,可以說是完勝泰國,曾幾次攻入到泰國首都,可見,緬甸人的戰斗意志和戰斗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19世紀以來,緬甸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由于英國的殖民擴張,許多少數民族被納入了英屬緬甸,為了對付強悍的緬族人,英國開始執行扶持少數民族的政策,以達到以緬人制約緬人的目的,對緬北的果敢、佤幫、撣邦、克欽邦等少數民族給槍給錢給資源,使其發展壯大,二戰以后,這些少數民族實力開始暴漲,成為了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
獨立后的緬甸,由于緬甸共產黨和其他政治派系的反抗,以及握有實力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政治和利益訴求,致使國內紛爭不斷,1950年,緬甸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內戰,連執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也發生了分裂,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上臺,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抗議軍事政權,軍隊血腥鎮壓了學生運動。中國在“文革”以后支援緬共武裝,致使緬共實力大增,他們攻城掠地,不斷與軍政府戰斗,這也是緬甸戰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文革”結束后,中國改變了政策,撤出了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失勢,緬甸的戰亂局面有所緩解,這時的紛爭主要表現了軍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政府的矛盾,以及對毒品種植、生產、銷售進行清剿打擊的戰斗,
緬甸國內的紛爭錯蹤復雜,即有政治和歷史原因,也有民族和地緣因素,政府需要對地方的有效管轄,擁有實力的地方要求高度自治,答成協議則短暫的和平,答不成協議則兵戎相見。自2010年結束軍政府統治以來,緬甸進行了民主改革,通過幾年努力,如今大規模的戰亂已經結束,但零星的沖突仍有發生,這種和平局面能維持多久,這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