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馬欽德爾尼銅鈷礦床一、構造位置de 爾尼礦區位于巴彥喀拉褶皺系阿尼瑪青褶皺帶東部,阿尼瑪青前斷層以北,阿尼瑪青超基性巖帶以東。礦床的構造環境和格局為De 爾尼基性超基性巖帶大型銅(鈷)硫化物礦床,屬布青山阿尼瑪卿山超基性巖帶東部(圖4.1)。
1、礦床產出構造環境與格局De 爾尼含大型銅(鈷)硫化物礦床的基性超基性巖體屬于布青山阿尼瑪卿山超基性巖帶東部(圖4.1)。在構造上,黃教授將其歸屬于20世紀50年代松潘甘孜褶皺系的阿尼瑪青尤地槽褶皺帶。姜春發(1992)稱之為東昆侖褶皺系,張武生(1996)稱之為阿尼瑪青造山帶。根據板塊構造觀點,屬于東昆侖縫合帶(肖旭昌,1998;馬東華等,2002;李榮攝等,2008)。
除超基性巖外,該帶主體由一套二疊紀淺海和半深海相復理石建造狀砂巖板巖和少量三疊紀板巖組成。一些前寒武紀角閃石、大理巖變質雜巖核和中酸性侵入巖也有暴露(圖4.2)。所見的大部分巖石單元是構造巖片的形式,從東北向西南推覆,產生重疊巖片。在長約200km,寬約15 ~ 20 km的積石山剖面中,已知有近百個大小不一的巖體呈帶狀產于東北、西南、東三個方向。
2、 青海瑪沁德 爾尼銅鈷礦床1。構造位置De 爾尼礦區位于巴顏喀拉褶皺系阿尼瑪青褶皺帶東部,阿尼瑪青前緣斷裂北側,阿尼瑪青超基性巖帶東部的De 爾尼超基性巖體中部(圖224),阿尼瑪青褶皺帶是一個裂谷系統。圖224德國區域地質示意圖爾尼區域;圖224《杜爾貢格爾區域地質素描》第三系紅色砂礫巖、泥巖;1白堊系紫紅色礫巖、砂礫巖和砂巖;②中下侏羅統含煤碎屑巖;3上二疊統灰巖夾砂巖;4.下二疊統上部變質砂巖和板巖夾灰巖;5下二疊統板巖、變質砂巖夾火山巖;6.上石炭統結晶灰巖和大理巖的角閃巖;7花崗巖;8正長巖;9閃長巖;10種超基性巖;11條地質界線;12沉積不整合線;13測量和推斷的逆斷層;14個性質未知的實測和推測斷層;15構造破碎帶;16 De 爾尼礦區II,區域地質(一)地層概況區內以上古生界為主,其次為中下侏羅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