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持續進行,也使得國際資本對全球原油需求減弱產生預判,這種預判最終體現為一種全球原油需求減少的預期,于是資本開始恐慌、開始逃脫,于是油價開始下跌。國際原油價格現在顯然是一個比較低迷的情況,未來可能會有小幅的反彈,但是長期來看,原油很難重回到高價區間。
1、原油期貨和美原油走勢,你怎么看?
近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走高,倫敦布倫特油價和紐約油價分別漲至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分別站到了每桶76美元和70美元上下的高位。自2016年起,國際油價穩步上漲,【小哥哥】認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對國際原油的需求增加,這種供需關系的改變推高了油價,國際能源署預計,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增量將達到150萬桶。
其次,2017年,歐佩克組織和俄羅斯協議減產,也對油價構成了提振,而有報道說俄羅斯和沙特等國的減產協議至少將維持至今年年底,也有說法稱可能會延長至2019年,第三個原因是,作為國際原油主產區,中東地區局勢一直不穩,令國際原油的供應存在變數,這也助推了原油價格的上行。但這并不意味著原油價格會一直延續這種漲勢,
由于原油價格漲幅明顯,石油生產國可能會在高油價的刺激下擴張產能。尤其是,隨著美國的頁巖油技術進步,加之特朗普政府對本國的能源政策也進行了調整,支持擴大產能,希望實現美國的能源獨立,使得未來國際原油市場的供應看多,必將讓國際油價承壓,國際能源署預計,美國最遲在明年將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這無論對國際原油還是對美國國內原油價格而言,都將構成利空,
2、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每桶價格可能跌破40美金,對此現狀大家怎么看?
對于中國這樣的原油凈進口國,這基本不是個壞消息。國際原油價格大跌了,3月9日開盤,原油市場便直線“跳水”,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從45美元跌至31.52美元,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這樣的市象,馬上引來了輿論的關注,擔心與喜悅滲雜其中,盡管如此,對于原油投資者而言,這就是一個絕望的“黑色星期一”。國際原油價格滑鐵盧,對于中國會有個什么樣的影響?其實,國際油價的下跌,將帶動中國國內油價的下行,這將是一場難得的春雨,有利于特殊時期下中國經濟的回暖,
高興的首先是車主。國內油價是與國際油價掛鉤,此番油價又一輪下探,國內油價有望續跌,這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言,對中國廣大的車主而言,絕對是個好消息,高興的還有許多跟石油有關的產業,比如運輸,比如原材料。可以注意到,目前疫情持續導致國內物價有上揚趨勢,這對企業修復疫情損失,是不利的,而油價持續下行,有利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這種降成本折射到產品流通,又會使得本來因供給失衡而致的物價上行壓力得以緩和。
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際油價的下行,是對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個利好,而不是利差,我們不應感到憂心忡忡,美銀美林的評估表示,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這個便說明,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前行是有利,特別是今年初疫情持續侵蝕中國產業的復蘇,產業界普遍希望運營成本能進一步下探,正在中國國內復工復業復市場的關鍵當口,國際原油大為下探,無疑是一個絕好的助攻,或者可以說是神助攻。
今年以來,油價的連跌,是事出有因的,疫情的持續進行,也使得國際資本對全球原油需求減弱產生預判,這種預判最終體現為一種全球原油需求減少的預期,于是資本開始恐慌、開始逃脫,于是油價開始下跌。油價下跌,也使得歐佩克國家利益受損,要想提振油價,最好的方式便是減少供給、減少產能,讓供需重新回到另一個平衡點,不過減少產能的進程也是步步維艱。
首先是美國,本來就希望油價不要太高;其次是俄羅斯不希望減產,即便其他產油國減產,它也不愿減產,沙特牽頭的歐佩克,與產油大國俄羅斯的減產協議談判,最終破裂。沙特于是拿出價格戰利器,大量削減出口石油價格同時進行增產,以期俄羅斯受壓后重回談判桌,這種賭氣式的大降價,注定會是一個雙輸的結果,產油大國間的石油博弈將去向何方?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