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在中國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此后的李開復將自己對中國教育的思考、判斷以及建議整理成文字,以便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盡到綿薄之力。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成就現在有目共睹,李開復功不可沒,當時李開復吸引了包括張亞勤在內的一批學者回國(參看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
1、中國人現在最缺少的是什么?
我看這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從廣義上說,中國人缺的是正能量的信仰,我們小時候經常唱的一首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是發自內心的自豪!當訊問長大干什么時?基本上95%的孩子都會回答:當解放軍,當工人。而文藝圈的名星無人知曉,更淡不上追星了!其實那個時候很艱苦,但是很少有人談錢,好象說銭是很丟人的事,而現在呢?整個社會都離不開錢,有點物欲橫流,拜金至上的傾向。
具體事例很多,長期以來,清華北大外出留學生近80%留在國外不歸,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收益低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少本科大學生干原當小賣也不去央企,國企,還有的去街道居委會工作,為什么?還是收入低!華為招天才少年為什么不敢要清華北大的,關鍵是留不住。農民進城打工應該說是普遍現象,為什么?種地収入太低,還是錢的事,
2、如何評價李開復在谷歌中國的職業生涯?算成功嗎?
雖然李開復這幾年總是被黑人生導師、雞湯導師,但我還是認為李開復絕對是硅谷華人里做的最好的幾位,一個名叫嚴肅的博主在一篇帖子里總結了三點,梳理的很清楚了:第一是創建微軟亞洲研究院1998年7月,李開復從SGI加入微軟并在中國創建并領導微軟中國研究院(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成就現在有目共睹,李開復功不可沒,當時李開復吸引了包括張亞勤在內的一批學者回國(參看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
更重要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培養了一批青年學生和青年學者,他們對中國學術圈帶來巨大影響,這些人走向本土企業,去往本土的大學,去創業公司,把國內的學術和技術水平提升了一個檔次。微軟亞洲研在當時絕對是驚為天人,起到了很好的“鯰魚效應”,第二個貢獻就是創辦了創新工場,在孵化器和共創空間滿天飛創業者都不夠用的今天,似乎創新工場也沒有特別多的奇特之處。
但是創新工場剛剛出來的時候,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后來出現了一大批追隨者。創新工場周圍已形成濃烈創業氛圍,不管創新工場后來如何痛苦轉型,放棄內部孵化,但創新工場累計為200多家企業提供創業服務,在其平臺上,超過半數的創業企業獲得下一輪融資或被并購,超過20家創業公司目前的市場估值超過1億美元,這20家創業公司累計吸引風險投資近50億元人民幣,這些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很大程度上創新工場是國內孵化器的探路者,也踩了很多雷,這種以提供場地和配套服務,并進行培育投資為主的新型孵化器模式,它為后續的孵化器提供了樣板和模仿的對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國的創業環境,李開復第三件事情就是在Google中國的貢獻,在Google中國的成績其實也是被低估的,如何平衡與政府的關系,如何本地化,這些事情上李開復都做的不錯,如果大家沒有用過當年穩定的http://google.cn和GMAIL等服務,我們現在可能連罵百度都不知道怎么罵。
3、李開復有什么貢獻?
李開復先生最大的貢獻,就是致力于對中國教育的改革和探索!1:揪出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在2000年左右,李開復經常往來中國高校和美國西雅圖之間,當時李開復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國高校留不住好的師資力量,中等以上的學生畢業后,要么出國深造,要么就業賺錢,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大學任教,待遇不好造成師資不足,師資不足造成學生不滿,學生不滿造成老師的社會地位降低,低的社會地位造成待遇無法提高,這就形成了中國師資的惡性循環,而師資的欠缺,就是當時中國高校面臨最嚴重的問題!2:下定決心在中國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此后的李開復將自己對中國教育的思考、判斷以及建議整理成文字,以便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盡到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