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是怎么來的。;2,失業率全稱是“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屬于我國特有的一個經濟指標,在我國平常所說的失業率,并不是統計出來的,而是登記出來的,計算失業率的基數應該是城鎮人口,即名下沒有土地的市民,這一點和國外的失業率數據有比較大的區別,國外大都采取的“調查失業率”,也就是你問題里面提到的由專人去主動調查統計,這樣獲得的失業率數據相抵比較準確。
1、中國統計局失業率是如何計算的?
登記的失業人數除以總勞動人數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失業數據的月份變動可適當反應經濟發展,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中國首次向外公開了調查失業率的有關數據,中國公布的城鎮失業率,是登記失業率,它是勞動保障部門就業服務機構對失業人員登記統計匯總的結果。
登記失業率,不等于實際失業率,中國還沒有開展勞動力抽樣調查,所以沒有抽樣調查失業率。今后將逐步建立勞動力抽樣調查制度,但采用抽樣調查方法確定失業率后,城鎮登記失業率還要繼續使用。城鎮登記失業率,是政府制定就業政策的主要參考依據,由于中國就業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到勞動保障部門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的失業人員數量不夠全面,再加上就業和失業登記辦法還不健全和規范,因此,存在著實際失業率高于登記失業率的現象。
2、把農村人口算進去中國的真實失業率有多少?
首先說明一下,在我們國家,耕者有其田,城鄉二元制結構,以前只有部分城市待業者,所以失業率這個名詞,基本上和我們國家無關!如果現在有了關系,那是因為我們引入了市場機制,對用人制度進行了改革,把人作為生產要素的一部分,放進了市場,所以產生了失業率,但同時又建立了失業保險制度,所以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農村人口家里都有地,在中國永遠也算不上失業人口吧!至于現在的很多農民工不愿意種地,那是因為他們把家里的承包土地又轉租給了別人,他自己出來打工或做其他生意了,
農村人出來打工,無非是要賺取比種地更多的生活補貼,以更好地改善生活。所以如果計算失業率,怎么能把農村人口算進去呢?計算失業率的基數應該是城鎮人口,即名下沒有土地的市民!除去學生,除去退休人員,剩下的具有工作能力的各類人員,這一巨大的群體當中,沒有工作的人員才能算失業人員!特別強調一點,農民工沒有活的時候,也不能算失業人員!所以中國的真實失業率,應該還沒有計算出來!題主想把農村人口計算的失業人員當中,是什么意思?說出來給大家長長見識。
3、統計失業率時,農民是怎樣統計的?
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需要糾正問題里面2個錯誤的地方:1,在我國平常所說的失業率,并不是統計出來的,而是登記出來的,;2,失業率全稱是“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屬于我國特有的一個經濟指標。從全稱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問題當中的農民實際上是不包含在失業率統計當中的,也就是說我們得換個問法:“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是怎么來的?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總就業人數(注:實際公式更復雜,還要減去返聘、港澳臺外方人員,還要加上私營業主、個體就業人員等等一系列人員,老易這里做了簡化)。
從公式里面,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失業率里面存在的兩個問題:1,這個失業率是只包含了城鎮人口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屬于農業人口、只有非農戶口的人員,才有資格進行失業率登記,廣大農村人口是沒有包含在里面的,這就不存在農民的失業情況統計。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大概有8億左右的農業人口,失業率這個數據是不包含這些人的,(美國與之對應的是非農就業數據)2,失業人口需要自己去主動登記。
這一點和國外的失業率數據有比較大的區別,國外大都采取的“調查失業率”,也就是你問題里面提到的由專人去主動調查統計,這樣獲得的失業率數據相抵比較準確,而我國的采取的是登記制度,需要失業人口主動到有關部門進行登記,登記的過程中需要準備各種資料、證明。對于大多數失業者來說,主動登記失業并沒有太大的好處,相反還會失去一些東西,比如“干部身份”登記失業之后會變成“群眾”(雖然這身份沒啥用);有的地方登記失業之后社保會中斷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