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看你喜歡哪個車型,至于你說的南北大眾應該指的是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個廠生產的質量是大眾認可的,肯定沒有問題,只是有些細節不同,比如接縫處,說說這兩個汽車制造廠,一汽(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也是中國第一個,造車最早的一家過去;而上汽是中國最賺錢的一家汽車制造廠2017年收入遙遙領先。
1、南北大眾是兄弟還是敵人?同是大眾我又該如何抉擇?
2、大眾和豐田入華后,分為南北兩家,是不是一種營銷的策略呢?
謝邀如果你是一個對中國的汽車市場稍有了解的人你都會知道,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是不存在外國車企獨立在華設廠的情況的,當然特斯拉未來將會在上海獨立設廠,目前也在建設當中,但是在此之前中國都沒有獨立的外資獨資汽車生產公司,另一方面,中國還存在著很多外資汽車生產企業在國內有兩家合資企業的情況,大眾和豐田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家,作為全球兩家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在中國有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企業,而豐田在中國有著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兩家合資企業,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種模式真的只是一種營銷策略嗎?早期的合資更多是國內車企希望引進先進技術中國合資車企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盡管很多人都認為上汽大眾是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但事實上,中國的第一家合資車企是由北京汽車制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AMC)合資創辦的北京吉普,在1983年5月5日,經歷了四年多的談判和一百多次的請示匯報之后,這家合資車企總算是正式落地,從此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開始。
這樣的情況幾乎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縮影,在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生產力急需擴大,技術也急需革新,然后國內企業的家底實在太薄,國家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做出了引進外資,但需要以合資企業的方式在國內生產汽車的決定,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借助外資廠商強大的資金與技術實力來幫助弱小的中國汽車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實現\
應該說,最早的合資是由于當時中國的汽車行業實力太弱,曾經的北京BJ212是北京汽車的當家車型,也是一臺1964年就研制出來的車型,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的時候,本身就技術落后的212早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然而國內也沒有實力去研發產品力更強的車型,這樣的情況下才有了北京汽車制造廠與曾是二戰知名越野車威利斯生產商美國汽車公司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