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量見地價屬于偽命題,我個人理解地量不一定見地價,成交量的極度萎縮只能證明交易不活躍,沒有交易者參與交易,而往往在實盤中,地量的出現只能說明離底不遠了,然后再經過緩慢的堆量,出現地價和底部結構,才是進場的時機。38-3500點這一波,1200億左右就已經是地量見地價,而在今年的這波下跌趨勢中,“地量”的標準可能是1000億、800億或者更低。
1、地量見地價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地量有參考標準嗎?
地量見地價屬于偽命題,我個人理解地量不一定見地價,成交量的極度萎縮只能證明交易不活躍,沒有交易者參與交易,而往往在實盤中,地量的出現只能說明離底不遠了,然后再經過緩慢的堆量,出現地價和底部結構,才是進場的時機。舉例說明,贛鋒鋰業在1月11日見地量,1月31日見地價,如按地量出地價的理論指導操作,那最少要浮虧到31日才能見最低點,而地量出現的時間也沒有任何的底部結構出現,
2、地量之后能否見地價,為什么?
“地量見地價”這是股市里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規律,按照以往的歷史經驗來說,當股市成交量萎縮出現地量的時候,一般就預示著大盤離底部不遠了,不過,在這里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地量”如何界定:從上證2638點-3500點這一段猴市行情中,1200億左右就已經算是地量了,上證每次在成交量萎縮到1200億左右的時候,也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反彈,但是我們發現最近的幾個交易日中,上證已經有8個交易日成交量在1200億以下,其中最近3個交易日成交額僅僅在1000億附近,如果按照之前的經驗,現在應該離反彈不遠了,但是從目前的盤面來看,似乎還有可能存在一波殺跌。
也就是說,如何界定地量,在不同的時期它的標準可能也要有所改變:2638-3500點這一波,1200億左右就已經是地量見地價,而在今年的這波下跌趨勢中,“地量”的標準可能是1000億、800億或者更低,。,二、地量之后再地量:當股價上漲之時,如果放出天量,我們一般會說“天量見天價”,也就是說,股價要開始下跌了,但是,如果放出歷史“天量”之后,成交量繼續放大,再放出更大的“天量”,則股價會更上一個平臺,那么之前說的“天量見天價”就錯了,其實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所關注的“量”它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不是天量或地量,那要看你跟什么時候的成交量做對比了,所謂的歷史天量或地量,也是在不斷被刷新的!所以說,在極端行情中,天量之后可能還會有再天量,相反,在極度弱勢行情中,地量之后也會出現再地量的情況!三、地量和地價是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點:對于空倉想抄底的朋友來說,總是希望能買到歷史最低點,所以,總是試圖尋找最低點買入,地量見地價,于是總是試圖在出現新地量的時候買入,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地量”還是“地價”都只是一個區間,而不是某一個點,所以,當市場成交量極度萎縮的時候,成交額屢創新低,我們可以分批買入,就像做基金定投一樣,不求買到最低點,只要綜合來看買到一個相對低位就滿足了,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踏空,也可以防止一次性買入后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3、俗話說地量見地價,各位覺得昨日的地量能驗證所謂的地價嗎?
謝邀,所謂的地量見地價針對的是價投群眾,股票上漲動能有兩種,一種是低估類,價值回歸,一種是場內籌碼被搶奪,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狀態抬升股價,對于短線群眾來說,地量針對的只是一個大環境有反彈的預期,至于短線氛圍是否有所好轉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神秘資金在里面不是拉權重,就是拉5G,芯片,軟件。然而跟風要么沒有,要么一日游,繼續韭菜互割,難言情緒有所回暖,
4、地量之后一般多久見階段底?地量有什么標準嗎?
先說下地量的標準吧。地量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市場標準,更沒有具體的數量范圍,地量只是相對于某一時間段進行對比來說的,比如現在上證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金額是2000億左右,如果和前些天動不動每天四五千億的成交額相比,現在的每天的交易額就是地量了,如果和2015年的每天上萬億的成交相比較,那么現在的每天成交就更加的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