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認識理財(1)銀行等金融機構理財這類理財不用多是最早開始,因為有央行作為后盾,一般不會出現太大問題,本金損失風險較低。(2)再來說說P2P理財吧這或許是目前大家掉的坑最多的,這些問題多想想,多理性去分析分析,你就不會掉入坑啦。
1、理財那么多騙局,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理財?
謝邀。銀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不超過2%,但是收益最低的理財產品也有年化4%以上,銀行活期只有0.36%,余額寶等各種t 0都是3-4%,2者之間差距如此之大,所以這個選擇很容易做,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理財產品,如此,就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他們打著高額利息的幌子,通過設置一些精巧的騙局來騙取錢財,但騙局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跑路走人,去年的錢寶,今年的善林金融都是涉案達數百億的大案,所以呢,選擇理財產品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擦亮眼睛。
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1)國家已經取消了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相關條款,對風險有充分認識,一般來說,預期收益越高的產品,風險也是越大的,所以購買之前一定要有清醒認識,有些理財產品在銷售之前對風險是有評級的,所以,自己要評估好,風險能否接受。2)對年化收益8%以上的理財產品,尤其是有些理財機構更是給出了年化10%以上的收益預期,就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幾年跑路的平臺每年都有好多,這些平臺全部都是打著高利息的幌子,加上銷售人員的甜言蜜語或者小恩小惠,一些投資者尤其是老頭老太很容易上當受騙,
3)選擇p2p網貸產品的時候,要關注平臺本身的實力,比如控股股東、銷售規模、履約保證能力、是否保本等等。4)選擇p2p平臺的時候,要盡量選擇排名前10的平臺,在具體選擇上,我個人傾向于上市平臺,上市公司控股的平臺,大型央企控制平臺,因為企業在上市時候本身就要經過一些嚴格的審查和審計,安全性相對要好很多,
2、為什么那么多p2p理財平臺的老板跑路?
目前,P2P正進入監管強化及市場調整期,加上金融體系去杠桿,原來監管相對寬松、資金面相對寬松時過度擴張的P2P,自然面臨更大風險。P2P發端于美國,卻在中國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6月底,中國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4.8萬億元。P2P在中國迅猛發展有其內在原因,由于在特定條件下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相對發達國家更加突出,同時,居民收入近些年增長較快,但投資渠道較少,加上監管者在行業發展初期對其持十分寬松的態度,
P2P有條件采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使得傳統金融機構不愿意服務的小微企業、個人能夠獲得融資,但也有一些投機者缺乏基本金融知識,以套利為目的,打著創新旗號,利用寬松的監管環境,通過拆分等方式,突破監管底線,留下了大量風險隱患。從統計數據看,2013年至2015年是中國P2P網貸業務高速發展期,這一過程中幾乎沒有對這一業務的規范,真可謂野蠻生長,
直到2015年7月監管部門才開始對包括P2P平臺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原則以及行業自律、信息披露、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等提出明確要求。由于監管未能及時跟上,這一市場的投機風險不斷積累并暴露,最典型的問題就是P2P平臺跑路頻發,截至2017年6月,網貸平臺累計5909家,問題平臺3795家,其中跑路平臺1138家。
從這些跑路平臺自身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些平臺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龐氏騙局,本身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經營動機不正,這些平臺基本以騙錢為目的,最后的結果只會是跑路,這種平臺往往隱蔽性強,初期不容易識別;一些平臺則是由于經營過程中缺乏風控能力、經營不善,往往以過高利率吸引投資者,資金鏈斷裂后只能跑路,有調侃說,你看中了他的過高利率,他看中了你的本金;當然,也有一些平臺在監管政策日趨嚴格下,由于自身業務模式存在較大問題,不可能符合監管的要求,最典型的如借款人的借款額度遠超出監管規定,最終選擇了提前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