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英國需要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必須是一個有足夠分量的高科技巨頭,這樣才能給剛起步的東倫敦足夠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級的標志。這里說的年薪是排除股票漲跌的影響,其實每年分的股票是按照四年發放,每年是按照季度vest,巴克萊集團的成功僅僅是一個縮影,現在,倫敦在金融科技領域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1、“英國硅谷”東倫敦科技城,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東倫敦科技城:歐洲對硅谷的回應■文/李楚天倫敦有東西兩個大區,相比較富饒高貴的西倫敦,東倫敦則曾在柯南?道爾筆下被形容為最危險之處——“無可比擬的暴力與墮落之地”。如今,東倫敦已經煥然一新,成為美國硅谷之外的又一個國際科技創業中心,英國,作為歐洲孤懸大西洋的島國,曾經走上過世界巔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英國在全球范圍內急劇收縮自身的勢力范圍,卻仍然經歷了數次經濟衰退,
真正讓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后工業時代擺脫困境的,主要歸功于21世紀初倫敦申奧成功。2005年,英國首都倫敦拿到7年之后奧運會的主辦權,奧運會的主辦地點卻出人意料地選擇在飽受去工業化折磨的工人聚集區“東倫敦”,這個地方在制造業全球轉移以后,始終遭受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雙重折磨,斷斷續續的提升計劃終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東倫敦的復興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申奧成功讓一切都有了轉機,東倫敦作為實際承擔奧運會運營的區域,大規模的企業搬遷以及基礎設施更新升級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兩件事整合在一起,足以進行產業置換乃至城市再造,凱恩斯主義者在經濟建設中最愛的一個大招“思路不夠,基建來湊”終于可以使出來了。
不得不說,自從1929年的經濟危機之后,這項措施往往能發揮出“藥到病除”的功效,東倫敦的復興計劃就這樣開始了。很快,這個區域興建并改造了一大批擁有現代功能的建筑,如媒體中心、會議中心、各類商業設施(餐廳、商城)、居住綜合體(當時的奧運村),當然還有重新規劃并升級過的交通體系以及煥然一新的金絲雀碼頭(見圖1),
這些在后來高科技產業井噴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飯要一口口吃,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奧運會前后,這里發展的重點產業遵循了“文體不分家”的思路,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確實是奧運會期間很好的配套產業,于是乎,在大量翻修過的居民樓和辦公樓里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創意設計師。
漸漸地,曾經破敗的東倫敦變得越來越有品位,畫廊、藝術工作室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有藝術氣息,酒吧、餐館、創意小店無一不在點綴著這個飽經摧殘的工人街區。奧運會讓全世界都感受到了這里的活力熱情與欣欣向榮,至此,東倫敦從一個衰敗城區真正華麗轉身成為一個面向世界、宜居宜業的城市。一個新興產業聚集區的基礎建設完成,而且根基深厚,
這里,英國向世界貢獻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產業的發展靠一個個從業人員在本地的安居樂業。不要忘記,他們的工作時間只有8小時,其余時間是屬于生活的,此外,高科技產業的中堅力量普遍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對他們來說,體面的生活和便利的設施往往是他們擇地而居的優先考慮,向未來產業進軍奧運會之后,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和他的劍橋大學老同學、時任倫敦市長的鮑里斯?約翰遜達成共識,充分利用肖爾迪奇的創意活力與倫敦奧運會之后的豐富遺產及多樣的發展可能性,共同打造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中心——東倫敦科技城。
正如卡梅倫所說:“不僅要發展今天的大生意,更要抓住明天的大生意,”毫無疑問,在利益固化、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大倫敦,剛剛經歷過重新規劃建設、相當于重啟過的東倫敦無疑是最適合作為向未來產業進軍的橋頭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英國需要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必須是一個有足夠分量的高科技巨頭,這樣才能給剛起步的東倫敦足夠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級的標志。
谷歌公司成為跨出第一步的“吃蟹人”,英國政府也毫不含糊,直接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和實惠的政策提供了國王十字車站旁邊的一幢百年大樓作為其在英國的基地。谷歌公司則投桃報李答應把歐洲總部和研發中心放在東倫敦,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轟動,因為這個地點是東倫敦的門戶,同時距離倫敦金融城只有一站地鐵,谷歌公司的登陸給了全世界的企業和投資人很大的信心和鼓勵,也為科技與金融的聯動發展架起了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