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已經不現實,那么,我們到底靠什么養老。看看我老媽的養老方式要用什么方式養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想法和做法,現在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如此迅速,或許不用20年,中國又將步入一個新時代,中國的養老社會又將會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養老問題已經成為60/70后一個重要問題第一、子女越來越少的情況,依靠子女養老注定不現實了。
1、70后的我們以后拿什么養老?
最大的70后已經接近50歲,40-50歲開始考慮養老問題已經不算早了。70后的我們拿什么養老呢?先聽聽大家怎么說:1、養老不能靠孩子,70后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獨生子女,自己卻只有一個孩子,給父母養老是自己的使命,但是自己養老卻不寄希望于孩子。因為,我們已經深知,靠一個孩子養老不現實,經歷過的都知道,父母老病期間,看病、陪護,三個子女都照應不過來,靠一個孩子怎么可能?更何況孩子還要工作,還要照顧下一代。
所以70后將來老了,寧愿自己受罪,也不愿讓孩子受苦,2、養老不能靠國家。大部分的農民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老了只能有少量的助老金,從經濟上他們很難依靠社會統籌保障,有工作的或者自己繳納養老保險的,老了之后能夠領到一定的養老金,經濟上能夠有一定保障。,前提是勞動力必須跟得上,現在老人拿的養老金是70后等在職人員交的,等70后拿養老金的時候,按社科院的研究結果,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贍養比達到1:1,養老金將出現嚴重缺口,
3、養老只能靠自己。70后養老只能靠自己,而且至少現在就要考慮,首先,不要糟蹋自己的身體。老了有個好身體,這是最好的養老方式,這樣不但可以靠自己,還能照顧別人,80歲生活自理甚至還照顧家人的大有人在。我有一個親戚,農村的,89歲的老太太照顧87歲的老頭,老頭半癱狀態躺在床上已經十多年了,全靠老太太照顧,真讓人感嘆;其次,不要把錢都奉獻給子女,
趁著能勞動的時候,給自己買上一份養老保險,這是人老后的基本經濟保障。再給自己買上一份意外傷害保險,這樣的災難醫保不報銷,只能靠保險來保障,然后留點私房錢,少則幾萬,幾十萬,多則幾百萬,看你的經濟能力,這是養老應急資金;第三,好好對待自己的另一半。實踐證明,人老了相互照應最可靠的還是自己的老伴,像前面我的親戚,照顧癱瘓的老伴十幾年了,
2、你以后會選擇什么養老方式?
看看我老媽的養老方式要用什么方式養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先說說我媽的做法:我媽今年94歲了,我家哥們五個,還有一個姐姐,我媽現在在我老弟弟那里,但我媽堅持自己做飯吃。我媽說:“我自己愿吃啥做啥,愿啥時候吃啥時候吃,我一天到晚有個事兒干,沒準兒還能多活幾年呢”。我媽勞苦了一輩子,不干活了就總在外邊走,很少看到她在炕上躺著睡大覺,
我每次去看母親,我媽總是半夜就起來把飯做好。我媽最讓兒女佩服的是,從不挑兒女的理,從不說誰好誰壞,兒女給錢,一分不要。我一回去,晚上沒事兒了,我媽就說:“我給你拿錢,打麻將去吧”,去年過年的時候,我和大哥商量,老媽93了,今年別讓她自己做飯吃了。可老媽不干,說再做一年看看,來年再說來年的,我媽心寬心大,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清醒,思路分明。
3、我們八零后,老了怎么養老,拿什么養老?
社會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忙著自己的事,老人也沒敢指望年輕人來養老,現在有養老保險,養老基本只能靠養老金。養老金多就過好點,少就混吃等死,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80后、90后在本該“三十而立”的年紀,對贍養父母卻倍感壓力。據調查,九成80后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
當年都言“養老防兒”是笑談,而如今孰料一語成讖。現如今,“啃老”已經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人就像螞蟻一樣,將父母的資產一點點搬空,膨脹的物價、競爭激烈的職場、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都讓80后、90后感到“鴨梨山大”,對于這些80、90后而言,因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經濟基礎并不樂觀,然而,隨著“421家庭”的潮涌,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模式讓塔尖人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