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按照改革進程表,今年應該完成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都改了什么。由此可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重要性,其中高考制度改革更是教育領域改革的重中之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也有十幾年時間了,許多試點地方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完成,部分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也基本改到位,包括大部分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類型從2014年開始陸續取消。
1、事業單位的改革什么時候結束?都改了些什么?
20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按照改革進程表,今年應該完成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都改了什么?個人認為事業單位改革主要在這五大點。第一,事業編制改革,通過對事業單位編制改革,打破傳統的用人方式,使編制使用由人轉向崗位,打破事業單位鐵飯碗,更加注重工作效率,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第二,職稱制度改革,
職稱評定是壓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身上的“一座大山”,通過對事業單位職稱制度改革,讓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在為外語、計算機、論文而發愁,讓更多的基層一線工作者、偏遠山區工作者享受職稱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紅利。第三,事業單位職工可兼職、離崗創業,國家鼓勵事業單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參與項目合作,合作期間可享受與原單位職工一樣的權利,探索靈活多變的用工形式,最大限度激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潛能。
第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提升,學校、醫院是本次事業單位改革的核心。國家多次發文要求提高醫生護士、中小學教師的收入,調動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穩步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第五,事業單位崗位管理更加完善。事業單位改革后,主要有專技崗、管理崗、工勤崗,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變,
2、事業單位改革,黨政辦的內設事業單位怎么改?
為什么那么多人爭著要考有編制的崗位?首先,你要有一個概念,”編制很重要“。一、先解釋下三者的意思:1、公務員編制:先說公務員,公務員以前叫干部,后來改叫公務員了,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2、事業編制:事業編制就復雜了,這是中國特色的一類東西。用老話講,事業單位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于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或者說,都有涉及,
3、企業編制:既然涉及到編制,這個企業編制,不是說一般的企業員工。所謂企業編制,應該是在事業或者行政單位,但卻是體制外的人員,就是俗話說的編外人員。這個說法應該是特指的,或者說是事業編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類。也被稱作企業編制,而現在的國有私營企業的員工,廣義上也可以算是企業編制。但一般都不這么說,所以以下討論的都是狹義的”企業編制“。
不過也聽說有的地方也有所謂的”企業編制“,說是裁員不會被先裁掉,二、其區別為:1、經費來源不一樣:行政編制,國家財政全額負擔;事業單位按不同的種類,由國家財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點不負擔;企業編制理論上不管國家財政什么事。2、待遇、地位不一樣:這點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一般來說,在體制內的行政或事業單位中,行政編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這里所說的待遇包括工資、福利、升遷機會,
3、職能職責不同:這個不用多說。理論上,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而事業單位是全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也有公共服務、行政的只能,部分其實是企業行政的,鑒于此事業編制也是這些職能;企業編制,我之前已經說了,算是體制外的,三、優劣:1、行政編制就是公務員,公務員的優勢不必多說了。收入一般是個中產階級,
不算富,也不窮。還有希望奮斗成為官員,2、事業編制待遇不一定比公務員差,因為公務員的監管日趨嚴格,而事業單位是和本身效益有關系的,也沒有公務員那么嚴格的約束,很多事業單位錢是很多的,事業單位最終是會改革的,部分分流為行政編制,部分變成企業編制,剩下的才是正兒八經的公益性事業單位。3、事業單位或者行政單位的企業編制的話,我個人意見是沒什么前途,雖然待遇或許不差,但還會受一些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