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外企撤離潮引發了中國社會各界擔憂,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當口,外企撤離對中國經濟確實帶來不利影響。從長遠看,外企撤離中國并非壞事,微軟諾基亞、松下等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都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對優化中國產業結構具有一定作用。
1、為什么很多企業不愿撤離中國?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勞動成本問題,這個人工費用是不管在哪個國家,隨著工業發展的成熟,成本都會提高。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二、相對來說中國人工人工作效率高,市場需求穩定。三、很多企業在中國是盈利的,搬遷意味著要重新開始,這樣對企業來說是存在比較大的風險,綜合以上幾點,所以企業不愿撤離是很正常的。
2、別被外企撤離中國給騙了,其實是我們中國企業強大了對嗎?
外企也分大小,更分行業。這個問題太含糊!首先得看的是市場,一個企業之所以愿意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存在,并且能夠很好的發展,說明這個國家這個地區有市場,有良好的經商環境,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去南極開公司嗎?不用問就知道,那里有市場嗎!那里經商環境好嗎!而且這兩個還是最主要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呢!比如成本問題,產業鏈問題等等。
就拿成本問題來說吧,現在全球人均工資最低的是那些地方,非洲國家、中東戰亂國家工資肯定是最低的,為何很少聽說有公司愿意去這些國家投資!原因很簡單,單單人力成本低是不夠的,其他條件沒有一項是好的誰敢去投資,企業家又不是傻!還有就是產業鏈,這個是我們國家目前獨特的優勢,聯合國公布的所有產業類型當今只有我們擁有,
3、如果國際制造業產業鏈從中國撤離,本土的企業會不會迎來機會?
這是必然的,單以制造業產值而論,中國早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家電行業、手機行業就是最為典型的兩個產業,實際上日本的家電企業、韓國的三星今天撤離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本土企業海爾、長虹、華為、小米、OPPO等企業強大之后,外資失去競爭力才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的,前段時間富士康老板郭臺銘說如果蘋果產業鏈退出中國,會有很多中國企業倒閉,這種說法聽上去有道理,但如果蘋果真的退出了,相信華為產業鏈、小米產業鏈一定會補上這個位置,因為這2家企業本身也在不斷地形成全球化品牌地能力,他們的產品、技術與蘋果之間的差距正在飛快地縮小,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強大地基石,中國制造可不只有價廉物美。依托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工程師群體、最優秀的產業工人,中國制造還集中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我們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點無論是美國還是傳統的制造強國德國、日本都比不了,我們優秀的制造企業具備了與世界級對手一較短長的能力,如果有外資企業退出或者轉移,本土企業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特朗普上任之后,發現美國制造業空心化的問題,提出制造業回流,應該說他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制造業產業鏈的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以及不斷地積累,當前,在半導體、芯片、5g通信、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等諸多產業方面,我們正在加緊追趕力度,這些產業中國正在快速崛起,說實話,我們還不希望他們退出呢,競爭可以讓我們進步得更快!歡迎關注和點贊,一起交流投資和理財經驗。
4、美、日企業遷離中國,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美日外企撤離潮引發了中國社會各界擔憂,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當口,外企撤離對中國經濟確實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中小微企業不景氣,就業壓力本來較大,而外企撤離無疑推高了國內失業率,另一方面,目前財稅增長創歷史新低,而外企撤離無疑又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此外,外企撤離也會在國際上帶來負面影響,使一些外企誤以為中國有意驅趕,給后期外資進入中國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