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發生,那什么才是金融危機呢。特別是當我國真正的發生金融危機了,我們也不能做些什么,特別是資產單一的普通人,資產受損也是非常有限的,至于什么資產好,要掌握三個原則,若發生那不是爆發的問題,而是處于爆發中,我們的應對就是像如今這樣應對,你做出什么改變了嗎。
1、面對可能到來的2023年金融危機,普通人應該做什么?
謝邀!首先簡答:盡管我早從前年底開始反復警示,當下是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前夜。其實,更準確地說,08年那次由次貸危機引爆的金融海嘯,傳遍全球的金融危機其實從來沒有離開,只是被強有力的手壓住了,就好似一個癮君子犯了毒癮后,吸入更大劑量的毒品之后,暫時止住了毒癮而已至于普通人該做什么,長久關注我的網友都知道我反復強調的:投資自己的大腦和健康,是最佳的投資,
再借著回應的這個問題談一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面臨嚴重的大滯漲(注意,已經開始了,不是大通脹,而是大滯漲),為何?大家知道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的問題是,中低端產品生產鏈有被東南亞國家取代的趨勢,而高科技產品又受到了發達國家所設立的技術壁壘而封鎖;投資的問題是,這么多年來,大多數是基建上投資,而基建的投資回報率是很低的,而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投資就轉化為債務了,
現在好多地方政府稅收的50%,用到了還債(還往往只是還息)。也就是說,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就基本如此了;剩下的是消費的問題,最近雖然通過“雙減”,把教育這座大山移除了一半,但百姓被房貸這座大山壓得氣都喘不過來,而這座大山的移除至少還得8到10年,現在每個家庭在還請房貸之前,是沒有多少多余的錢消費的。當前有36%的家庭,幾乎所有收入用來還貸,而日常靠啃老;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還貸達到了家庭收入的70%以上,也就是說,保住溫飽之后,基本上沒有多少閑錢消費了,
若想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我有兩個建議:1、直接向最困難家庭發錢,他們拿到錢之后,不可能去買房,能拉動生活必需品的消費;2、向富人增稅,但又不能增太多,需要平衡。總結一下吧:目前的經濟形勢并非通脹而是滯脹,全球都如此:1、什么叫滯漲,貨幣,貨幣的增量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速度又高于收入增長速度;2、現象,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工資基本不漲,結果消費下行(消費下行還和可預期的風險有關,很多有消費能力的人也開始捂住錢包了);3、更由于民間在中低端競爭,也就是說,哪怕貨幣再寬松,在滯漲的前提之下,也很難傳遞到消費端,
總之,一杯精釀的啤酒,全都是泡沫,現在已到了債務的高峰期,那作為普通百姓而言,時刻特別保持警惕,請記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八個字,再強調一下,當下現金為王(其實,從金融角度而言:儲蓄也是一種投資),積谷防饑,真想投資的話,投資自己的大腦和健康點到為止吧。最后,再順便打個小廣告,“陳思進財經漫畫”系列第一部《漫畫生活中的財經》新鮮出爐、第二部《漫畫生活中的金融》即將出版,謝謝關注!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2、假如金融危機發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金融危機一旦發生,損失最小的就是普通人,但最慘的也是普通人。設想一下,金融危機來時,貨幣貶值,股票成廢紙,房地產送都送不出,大批工廠關閉,公司破產,那些富豪的資產成百億千億的破滅,中產階級一夜回到解放前,普通人,可能是比窮人過得稍好但算不上中產的,有一套房只夠自己住,有一輛車國產的,銀行里有幾十萬存款同時還欠銀行幾十萬,還有幾萬塊股票等解套的。
俗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普通人的財富不及富豪的萬分之一,雖然絕對值不大,但那是幾十年甚至幾代人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一旦失去,以普通人財富積累速度,極難翻身,富豪們即使損失99%的財富,仍是富豪,危機過去很快又恢復了!唯一不會貶值的是黃金。所以,普通人家,平時有節余,不要全存銀行,可購買一些貴金屬,首選黃金,實物的,不要紙黃金,不能提現,不要首飾,每克加幾十塊的工藝價實在太黑了,很行里有賣金條的,證書發票保存好,銀行可回收,國有銀行優先,質量有保證,但也有在銀行買的金條生繡的!不是大量購買,每年買個萬把塊錢,也就幾十克的樣子,也不必太多,家里有幾兩金磚,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或其它重大社會問題,這幾兩金磚足以確保你一家渡過最限難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