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時期的刺史,只是一個臨時的職位,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擔任刺史之人是丞相府的官員,這樣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丞相的權力,不利于皇權的集中。麥飯石也可以作為內服藥的醇化或活性水的過濾材料,也麥飯石的水調制成的丸藥,可以使霉菌不易繁殖,使中藥能存放很長時間,因為麥飯石是天然的硅酸鹽礦物,主要成分是無機的硅鋁酸鹽類,對色素和細菌有吸附能力。
1、生產隊時期,農村的“夜校”是干什么的?
我六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師畢業(yè),因國家暫時困難回鄉(xiāng)務農待機分配。回生產隊勞動以后就擔任生產隊出納,后來公社書記親自上門通知叫我去一趟公社文書處。開始不知為舍,到公社后才知道要我擔任公社業(yè)余教育輔導員,這是大好亊,我當即答應了。我公社有十一個生產大隊,分里外兩片,我負責外片五個大隊的業(yè)余教育,(也就是冬學民校)報酬是每月十二元錢加五元買火油電池和紙筆的辦公費。
出差開會另有工資補貼,收入不需交隊,基本不影響生產隊勞動,主要工作是抓好各大隊的冬學民校,各大隊的冬學民校都有人負責的。冬學民校主要是學文化和搞業(yè)余宣傳,每個階段縣里文教局會組織業(yè)余教育輔導員去開會,布置任務和聽取匯報,並領取宣傳材料,其實公社業(yè)余教育輔導員的工作比較輕松,只要抓好各大隊的不脫產民師就好。
具體的亊務都有不脫產的民師在做,而且各小學的教師都要配合工作的,業(yè)余教育輔導員的收入在當時已屬不低,一般的代課教師當時是二十二元。當時各大隊的文娛宣傳隊成員也主要都是冬學民校里的學員,我后來正式分配工作以后,我們公社的業(yè)余教育輔導員大概削減成了一人。再后來另一個高中畢業(yè)生輔導員也擔任了民辦教師並轉正了,
2、漢武帝時期發(fā)明了新的官職——刺史,這個刺史是干什么的?
刺史一職,說是由漢武帝發(fā)明,也不無不妥。只是這個發(fā)明,頗有點舊瓶裝新酒之意,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加以變動再更換一個新的標簽,自秦始皇一統六國,第一次在神州大地建立起了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面對廣袤的國土,秦始皇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直接從中央派人進行管理,每郡的最高長官為郡守,郡守作為一郡之首,手中權利頗大。
雖然說郡守都是朝廷直接委任的,但是秦始皇對此還是不放心,又另外從中央派人去監(jiān)督郡守,這些監(jiān)督者被稱之為監(jiān)察御史,漢在秦制的基礎上,郡縣與封國并行,依舊采用御史監(jiān)督郡守。但是這問題就來了,監(jiān)察御史們作為監(jiān)督者,品級未必有很高,但是手中的權力卻不小,可能一句話就決定了郡守們的生死去留,因此,郡守們對御史自然是百般示好,極力討好。
在這種狀況下,很容易滋生腐敗問題,御史與地方長官同流合污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到了漢文帝時期,決心扭轉監(jiān)察御史不作為的這種情況。因此,漢文帝在監(jiān)察御史之外,又重新從丞相府派出官員巡回各地,專門負責監(jiān)督地方長官和監(jiān)察御史,是為刺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職,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監(jiān)察御史”?!柏┫喑踔美魡T十五人,皆六百石,分為東西曹,
東曹九人出督州為刺史”。——《漢舊儀》因此,在地方上就誕生了兩套監(jiān)察班子,刺史和監(jiān)察御史,兩套監(jiān)察班子雖然有效的扭轉了監(jiān)察人員不作為的情況,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狀況,那就是兩套監(jiān)察班子之間容易推諉扯皮。而且,漢文帝時期的刺史,只是一個臨時的職位,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擔任刺史之人是丞相府的官員,這樣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丞相的權力,不利于皇權的集中,
因此,到了漢武帝時期,干脆就撤銷了地方上的監(jiān)察御史,并且將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區(qū)域,即十三個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并州、交州、司隸),每個州下轄若干郡縣。但是我們要弄清楚一個事實,漢武帝時期的十三個州,并不是實際意義上一級行政區(qū)域,因為這十三個州沒有設立長官,真正的長官依舊是各郡的郡守(太守),
漢武帝在每個州設立一個刺史,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專門負責監(jiān)督該州下轄各郡太守。因此,漢武帝時期的刺史,并不是地方上的行政長官,而是監(jiān)察長官,隨著時間的變遷,到了西漢末年,刺史的職權開始不斷擴大,開始有了行政權甚至軍事權,名字也一度變更為州牧,隱隱有從監(jiān)察官向地方行政長官轉變的趨勢,王莽篡漢之后,變刺史為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