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印度投資建廠,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配合蘋果。印度也采取了一軟一硬兩手準備,除了積極吸引富士康這樣的大型制造業企業落戶印度之外,從2018年開始,印度還對進口的工業品加征高關稅,包括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都有意將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用以供應印度市場,富士康此次進軍印度,也可以爭取國產品牌的訂單。
1、富士康為什么選擇在印度投資?
富士康在印度投資建廠,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配合蘋果。蘋果近幾年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比每況愈下,因此急需一個廣闊的成長型市場來挽救頹勢,而印度做為全球最后一片快速成長的手機藍海,無疑滿足了這個要求,做為蘋果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已經與蘋果深度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蘋果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最大限度的配合蘋果全球戰略,就一直是富士康堅守的信條。
只是在國產品牌手機強勢崛起的背景下,富士康拒絕華為、小米等訂單,堅持吊在蘋果這一棵樹上,未必明智!從網上曝出的訊息看,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從一開始就很不順,建廠進度緩慢,工期嚴重超期。工廠建成后,配套設施、電力供應又跟不上,工廠的生產效率低下,據說月產量才25萬臺,不及富士康國內1天的產量。而且印度工人討厭加班,一加班就罷工抗議,搞的富士康很是頭痛!查了下最近的資料,蘋果在印度的市占不過1%左右,基本撲街,
2、如何看待現象制造業大轉移:富士康50億美元印度建廠?
感謝邀請橋本來談國際問題。筆者上周就知道蘋果的SE未來將在印度的新工廠制造,與富士康計劃在印度西部Maharashtra州投資50億美元建設工廠和研發中心的相互印證。來自印度的消息:該州工業部部長SubashDesai稱,富士康與州政府周六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該項目將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筆者認為,蘋果與富士康一起把目光轉向印度是看到了印度的市場。
畢竟印度是人口大國,如果印度1億人購買蘋果,對于蘋果來說這就是大市場,但是建廠的話還將遇見大問題,因為蘋果與富士康一個是最終的客戶,一個是集成組裝的客戶,要為他們建廠配套的將是一大群上游下游的配套供應商,以及一大群熟練的技術工作人員與技術。印度教育水準較高,但是制造技術卻并不高,對于配套供應商來說,目前都是從國家進口零部件在印度組裝為主,
過去10年,印度在美國的IT(虛擬空間)獲得很大成功,但是在制造技術,國內的硬件投入方面遠遠落后于世界的水平。如印度的汽車工業可以收購路虎,但是自己制造就是塔塔的一般車,而且生產技術與研發遠遠落后世界。所以之前,豐田也曾經大量投入資金開廠,卻最后遭到失敗,不得不撤退,一個國家的基礎,整個國家的制造配套水平沒有到這個程度,卻要去拔高,最后的結果并不一定會好。
3、富士康遠赴印度越南建廠,不料郭臺銘“重返大陸”,怎么回事?
富士康的海外市場統統倒閉垮臺,好不容易跑回中國才有了起死回生,勉強維持企業后續的發展,繼富士康妄想駐扎海外市場,最后落得一敗涂地,三星集團依然執迷不悟想要跑去海外,結局還是不出所料,三星集團的手機業務可謂是一落千丈。究竟是為什么讓三星也走上富士康失敗的那條路?同樣是發展海外失敗的企業,為何三星一蹶不振,而富士康最后又平穩發展起來了呢?中國人力,地價成本近年都在逐漸上漲,這樣一來無疑給中國許多工廠的生產成本施加了不少壓力,于是不少制造商就把目光投向了印度越南這樣生產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不少企業紛紛把生產線轉移到海外市場,希望能夠降低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可是目前還有哪個國家的制造生產能力能夠比中國更高效高質量,這些制造商還是沒有看清中國市場的力量,格局放小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富士康把生產鏈轉向海外市場,不僅沒有實現期望中的提高利潤,反而還虧損得十分嚴重,海外發展不成又灰頭土臉的跑回中國發展,可偏就有企業很執著,不僅不吸取富士康的教訓,還直接關閉中國工廠,把生產基地建設在越南,它就是我們熟知的三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