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短期消費下滑,但沒有改變其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地位。消費券拉動消費的“乘數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可以看出,人均消費提高了25%,GDP也提高了25%,所以刺激消費可以拉動GDP增長,光大宏觀研報分析稱,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至40%之間(平均可能為20%),即相比沒有發放消費券的情形,發放100元消費券后,能夠多帶來的消費在10元至40元之間。
1、刺激消費能帶動經濟增長嗎?
疫情導致短期消費下滑,但沒有改變其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地位。此外,除了短期刺激手段,中長期來看,促進消費還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多地發放消費券近日,江蘇南京發放總額3.18億元消費券、浙江杭州宣布發放16.8億元消費券等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0多個市或區已經發放或擬發放消費券,發放金額過百億元,
以杭州市消費券為例,《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從3月27日至4月2日,杭州市用戶可以在支付寶客戶端領取5張滿40元減10元的消費券,領取后7天內有效,使用范圍為全杭州所有可以用支付寶付款的線下實體門店。消費券拉動消費的“乘數效應”已經初步顯現,截至3月30日17時,杭州市消費券已經兌付政府補貼3780萬元,帶動杭州消費5.96億元。
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表示,消費券具有不可變現、定向支持的特征,同時也具有明顯的時效性,能夠有效刺激特殊時期內特定經濟主體的消費需求,其實,消費券并非新創工具,此前我國東莞市、杭州市曾有過發放消費券的做法,日本、美國也有經驗可循。光大宏觀研報分析稱,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至40%之間(平均可能為20%),即相比沒有發放消費券的情形,發放100元消費券后,能夠多帶來的消費在10元至40元之間,
2、消費如何拉動GDP增長?
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為什么消費能拉動GDP?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喜歡存錢,假設目前每個人的存錢比例是60%,就是說每個人一年掙10000元的話,6000元都存銀行了,剩下的4000元都用于消費。這樣按14億中國人的算得話,每年用于消費的總額是56000億,那么工廠只能生產56000億的商品,因為如果生產多了,大家沒錢消費,商品就會降價,利潤降低甚至虧損,所以廠家會減少生產規模,
如果生產少了,消費的錢又用不完,大家的消費需求沒有滿足,商品就會漲價,利潤提升,所以廠家就會擴大生產規模。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就是工廠生產規模剛好和消費規模剛好適應,那么這時候從工廠角度核算的GDP就是56000億元,那如果因為國家出臺政策刺激消費,比如降低存款利率,人們存同樣的錢利息就變少了,大家可能就愿意去花更多的錢的去消費。
假如人們的存款比例降到50%,掙10000元,存5000元,花5000元,那么這時候14億中國人的消費規模達到70000億,因為以前的工廠是按照56000億進行生產,現在多出來了14000億的消費需求,那么工廠就會進行擴張,滿足這新增的消費需求,這時候從工廠角度進行GDP核算就是70000億元。可以看出,人均消費提高了25%,GDP也提高了25%,所以刺激消費可以拉動GDP增長,
3、為什么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
在經濟發展當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駕馬車為投資、消費和出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三者都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指標,那么我們來分析下這三者的關系:首先,投資,投資對經濟的作用最直接的就是提升制造業(制造產品),其次拉動消費(制造產品當中所產出的需求),投資當中我們最看重的是產業的進步(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產品的升級)。
其次,消費,消費可以拉動投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吸引著資金參與到投資當中來,生產出更好的產品為消費者服務,最后,出口,出口同樣的可以拉動投資,不同的是出口賺取的是外匯。而外匯的增加可以提高經濟實力(企業賺取的外匯可以和銀行結算成本國貨幣,而這部分賺取的資金又可以投入到投資當中,形成一種復合式的增長,在經濟發展當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