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很多老師都不明白什么是政治。這里有個重要的術語,叫勞動,什么是勞動,中產階級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會,是最穩定的社會,對于資本家來同樣很忙,他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勞動,有一部分是剝削····大資本家,每天忙著剝削···什么叫剝削,這從實際角度出發確實太扯了,不是為了博眼球又是什么呢。
1、中產階級是什么?中產階級的焦慮是什么?
什么是中國中產階級?雅虎公司通過30萬份有效調查數據,描繪出了一幅普遍中國人眼中的中產者圖譜:月收入在萬元以上;開標致307或奧迪A4轎車;住明星樓盤;用蘋果、三星等筆記本電腦辦公;用蘋果、三星、華為的高級手機;經常出入五星級豪華酒店;向往的旅游地點是“法國、東南亞以及東部非洲”等等。故事一:醫生父親“最大的諷刺,就是作為一個醫生對兒子的病情束手無策,就像一個警察居然沒本事保護好自己的家人,
”陳生今年38歲,這是他來上海的第十年。他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擁有40多萬的稅后年收入,一座市內90平的房子,以及即將上小學的兒子,從醫14年,經他手救治過病人不計其數。他私下最常發的一句感慨是:“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與其說這是一句抱怨,不如說是他對自己職業的一次自省,從醫多年來,他救治過的病人越多,就越難以得到快樂,他心理久存一個矛盾,為何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病人反而越來越多?候診室外面排的隊永遠越來越長。
但大概在一年多以前,他7歲的兒子程程出現哮喘癥狀,久治無效,只要空氣質量稍有不對,程程就喘個不停,他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諷刺,作為一個醫生對兒子的病情束手無策,就像一個警察居然沒本事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更糟糕的情況是,還要為兒子準備學區房,他知道,對中產父母來說,買不買學區房,教育子女都是未來階層斗爭最宏大的“軍備競賽”。
有人甚至叫囂,一線城市孩子從幼兒園到留學的教育費用,幾乎要趕上一輛99式主戰坦克,房子、孩子、還有這份起早貪黑的職業,讓他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在去年年末,他決定了移民去澳洲,他說:“在中國也算是一個中產了,但北上廣的空氣和生活,我還是撐不住。到了澳洲,只要能拿到國外的各種資質,就能在那里繼續從醫,繼續救死扶傷,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
”故事二:海歸父親“終于幸運的搖到了北京的車牌指標,沒想到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郭胤今年35歲,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妻子是他英國讀書時的同學,兩人畢業后回國結婚,搬進了五環外郭胤父母的回遷房,歷經三年時間,郭胤終于幸運的搖到了北京的車牌指標,他看了多年的車,終于把選購標準鎖定到三個指標上:“舒適”、“安全性”、“新車沒有味道”,原本打算告訴妻子,沒想到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
而剛結束產假的妻子覺得,隨著孩子的成長,雙方父母漸漸老去,二人日后既要為孩子奔波,也需要為父母提供舒適的晚年生活,實際面積不到70平方的小三房會愈發擁擠,也很難承擔起日后全家六口人的居住質量,所以妻子建議郭胤趁著小區價格尚在高位,不如趁機籌錢置換一套海淀區的學區房。這是一套60平米的兩居室,要價700萬,雖然貴,但緊挨的小學在北京排名前10,他連忙聯系,因為都比較熟,很快就談妥了,
可是到了當晚,朋友突然發微信來,說不能賣給他了,因為他要置換的房子漲了50萬,所以他這個房子也得漲30萬,這就是現實。本來買學區房首付是三家不容易湊出來的,別說30萬,就是多10萬三個家庭也再拿不出來,深夜,郭胤和妻子坐在沙發上,拿出紙筆,寫下了一個一個朋友的名字。填了劃掉,劃了填上,最后表里留下了20多個人,第二天,夫妻倆照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還算順利,所有的錢大約一星期后能到來,
就在這一周,北京最嚴的限購政策出臺,因為郭胤夫妻現在住的這回遷房,寫的是郭胤名字,所以家庭再購房屬于二套,交80%首付,意味著這套學區房要多交300多萬的首付,30萬已是這個家庭的極限,300萬這一瞬,郭胤頓時覺得自己是這個家里最沒用的人。他看著那些錢,一晚上都坐在陽臺上發呆,想起當年在英國的校園生活無憂無慮,現在再也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想到這些,郭胤流下他成年以來的第一次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