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發票是向當地稅務局“買”的,象買商品一樣每張發票都是有價格的。個人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自然人到底要不要開發票,主要從以下2方面分析,身邊有的自然人購買商品后開具增值稅發票,有的自然人又不開增值稅發票,個人取得增值稅發票對于售后,更有保障。
1、買單的時候為什么有人開發票?有什么用?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消費后要賣家開發票,要發票對我有何好處?如果你只是學生,沒有在職或者在職單位不給報銷的話,那么你要了也沒什么好處,只是個消費憑據而已。如果你是在職,那單位可將發票匯總起來,當作一種成本,在計算所得利潤時增加成本以減少納稅額,簡單例子比如你公司本期收入20萬,成本10萬,納稅額就是10萬,稅率為25%,需交稅2.5萬,
如果將成本算為15萬,納入額就是5萬,交稅為1.25萬,這是發票的一種避稅手段。另外,企業自已又很不愿意開發票,除非你主動要它才給,這又是為何?因為發票是向當地稅務局“買”的,象買商品一樣每張發票都是有價格的,企業開出的發票越多,向稅務局買的就越多,書上講,發票是一種消費憑證,稅務局憑證收稅,似乎稅務局是某一天登門查賬按發票量收稅,其實是通過企業向稅務局買發票的時候收的,所以企業當然不喜歡開發票了。
稅務局總是教育我們消費后要開發票,我們向賣家要的越多,賣家向稅務局買的就越多,稅務局就發大財了,書上講稅務局是為國收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實際情形怎樣就不好說了。對于外資公司,比如肯德基、樂購,消費后應該要發票的,那樣會逼著它們交稅,對于本國中小企業,你可以本著扶持的態度考量,當國家出臺政策要求稅務局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發票價格上調整一下而已。
2、個人拿到增值稅發票有什么用?
個人可以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的,但是增值稅專用發票不針對自然人,身邊有的自然人購買商品后開具增值稅發票,有的自然人又不開增值稅發票。個人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自然人到底要不要開發票,主要從以下2方面分析:一、以票控稅與個人涉稅事項1、個人取得增值稅發票能不能抵扣其承擔的增值稅?增值稅作為流轉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流通環節征收,
個人在流通環節確實支付了增值稅稅款,但是其最終消費者的身份,并不能有效的將稅負向下游轉移,是增值稅的最終承擔者。個人取得增值稅發票,既不能用于稅負轉移,又不能抵扣增值稅,因此,個人取得增值稅發票,對于實際承擔的增值稅補構成任何影響!2、個人取得增值稅發票對于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能在稅前扣除嗎?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按照最新的稅前扣除之規定,主要有基本扣除數5000/月、社保住房公積金和商業保險個人承擔部分以及專項附加扣除三部分組成。
也就是說,個人夠買商品和勞務等取得增值發票,不是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要件!因此,個人開具增值稅發票,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實際稅負沒有降低的效果!3、小結個人開具增值稅發票,對于流轉稅和所得稅等主要稅費,沒有直接降低的作用,單從降低稅負考慮,個人開具增值稅發票的意義不大!二、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購買服務、勞務或者貨物等商品時,一般情況下支付的是現金(個人存款相對于經營主體結算賬戶,視同為現金)。
因為支付方式的緣故,消費者迫切需要銷售方開具業務憑證作為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有效憑證,現實生活著,收據等業務憑證相對比較隨意,增值稅發票就成為最強有力的權益保障!1、收據或者其他銷售方自制的業務憑證現實經濟生活中,銷售方為了承諾“三包”保障,通過保修單、收據等形式向個人消費者承諾履行三包義務。但是,無論哪一種自制憑證,均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在具體維權時,多引發更大的爭議!2、增值稅發票兼具稅控憑證和消費者權益保障雙重屬性個人消費者開具增值發票對于自身涉稅事項的影響有限,突出的是購買行為和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