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干了銀行干不了或者說不想干的事情,這就是影子銀行的價值所在,銀行監管體系監管銀行,影子銀行干的是銀行的事情,但是監管機構卻無法對影子銀行進行有效監管,影子銀行產生的起源影子銀行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1、如何通俗地解釋一下影子銀行以及影子銀行體系?
銀行是正規的放貸機構,有充足的資金和高標準的風控,影子銀行就是信托、融資租賃類的機構,給一些通不過銀行風控標準的機構提供貸款,利率通常要高于銀行。不是很恰當但是通俗的比喻是,銀行和影子銀行是黑白兩道,都是為了滿足貸款需求而存在的,由他們構成的貸款體系就是影子銀行體系,影子銀行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通過放貸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因為風控的原因使系統性風險增加,一些本該被淘汰的企業通過影子銀行的貸款茍延殘喘。
2、什么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一個金融學概念的詞匯,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影子銀行在廣義上分為兩種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概括就是:(1)扮演著銀行的角色,給企業提供貸款,但是卻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金融機構(比如:保險公司、資管、信托等機構)(2)傳統商業銀行通過一些非銀行機構從事不在信貸業務范圍內的事情,
影子銀行產生的起源影子銀行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為一些通過正常渠道無法取得貸款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不是所有公司、企業都有能力向銀行貸款的,銀行往往出于對壞賬的擔憂,沒有動力給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些融資的需求刺激了“影子銀行”的出現。傳統貸款和影子銀行放貸的區別(1)傳統銀行放貸如果銀行通過正常途徑給企業提供貸款,這些資料是需要登記在資產負債表里面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表內融資”概念。(2)影子銀行放貸影子銀行投放的信貸產品是不需要登記在資產負債表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表外融資”概念,影子銀行帶來的負面影響(1)提升企業借貸成本通過這種層層包裝的“貸款”形式獲得的融資,成本會比直接貸款高的多。每包裝一層都會收取一定的通道費用,(2)影響金融體系穩定這種層層打包的貸款會使得金融體系資金的往來不透明,而監管層對于這些更為隱蔽的復雜交易流程的監管也會更加困難,對于潛在風險的把控也會更吃力。
3、P2P這樣的影子銀行風險高,利息也高,為什么央行參事卻說“不要趕盡殺絕”?
致力于知識轉化力量,讓財經問答幫助更多的人,更多精彩回答請右上角關注,歡迎各位點贊,回復,咨詢。風險這個詞本身就是相對而言的,任何行業都可能產生風險,但不能因噎廢食就干脆不去做了,回到p2p這個最近風口浪尖的行業,其實本質來講P2P這種形式利用了互聯網或者比較不錯的風控技術和審核能力,將借款人和出借人直接對應的撮合在一起(這點不同于銀行是先吸收存款放一起,再放貸),讓出借人直接面對借款人的資質,再決定是否借款的平臺,它縮短了借款環節,按理說應該更加能夠直觀和直接的暴露借款人的自身風險等內容,讓借款其實應該更安全,更容易。
但是我原來就說過,菜刀可以是廚房用品也可以是兇器,而P2P也就成為了這樣,很多的企業把成立門檻低,不需要特定牌照等變成了平臺的優勢。然后把P2P平臺變成了自己的融資平臺,虛構標的,虛假企業,套取出借人資金,設立資金池或者最后將資金變成了自己企業的錢,如果掙了錢大家都開心,如果市場狀況不好的時候資產貶值,流動性下降等問題,自然平臺的虛假標的掩蓋不住了,迎來的就是跑路,暴雷,
但是不能因為部分道德風險的出現就一刀切了一個平臺形式。但是需要給為出借人正視面對的卻是自身對風險的認識程度,需要更加專業的出借人,更加明確的風險認知,面對收益過高要理智,面對標的要多看多聽多問,面對平臺不要只看背景要調查平臺本身的運作等,雖然很復雜,但確實,成為一個專業的出借人,才能保自己不翻車,當然,道德、道德、道德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客戶的信任變成你平臺的資本,胡作非為,讓技術創新真正福利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