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與舊危房區(舊城廂區)是有區別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棚戶區顧名思義都是棚子。也有人稱呼上海本地人為“上海鄉下人”,即農民的意思,上海人祖籍都不是上海,在實行“落戶”政策之前,到上海做生意的、打工的,甚至是解放前逃難到上海的,都擁有了上海戶口。
1、什么是棚戶區改造?上海黃浦區中華路糖坊弄一帶屬于棚戶區嗎?
棚戶區與舊危房區(舊城廂區)是有區別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棚戶區顧名思義都是棚子。民國時期難民或者是船民到了上海以后,簡易簡陋之所!原始狀態毛竹席子木板,升級后出現磚木結構因為是難民聚集成村,沒有上下水等市政基礎的底子所以棚戶區改建。要么拆光再來,要么就是以房屋安全以及上下水尤其排澇為重的改建,
【新中國后雖然大家都是磚木結構的但是底子放在那里的】舊城改建一民清甚至更早的城市規劃還是會有一定底子的比如街道、比鄰間距等它的改建除了拆還有宜居改建強化水電煤排水也算多少比棚戶區要好的多了【從目前硬件看大家都以磚木結構居多誰也瞧不起誰了】這兩個就現在的形式都會被區塊改造掉,但是你說的中華路之內是上海的根舊地所在我還是很喜歡哪里的。
2、上海本地人和上海人是啥意思?上海地區最早的縣治是哪里呢?
上海人泛指有上海戶口的人,包括①上海本地人、②歷史時期移民到上海的外地人、③近代引進(人才)戶口、④結婚后落戶上海戶口的、⑤“藍印”戶口,上海本地人一般就是上海農民,分布在以前的“縣”、農村或郊區,就是現在的松江區、浦東新區、寶山區、青浦區,據歷史記載,上海最初是隸屬江蘇的延伸區域。也有人稱呼上海本地人為“上海鄉下人”,即農民的意思,
這“鄉下人”都是以前的稱呼,現在幾乎沒人這樣叫,為什么?因為很多市區老城廂都動遷了,安置房都在郊區,城里人都成了鄉下人。況且,郊區的上海人都有宅基地,遇到拆遷安置費和房子明顯比市區的多,令人羨慕不已,女孩子都鐘意拆遷大戶,上海人(移民而來的),嚴格的說應該是分布在上海市區的人口,靜安區、黃浦區、盧灣區、虹口區、普陀區、楊浦區等。
上海人祖籍都不是上海,在實行“落戶”政策之前,到上海做生意的、打工的,甚至是解放前逃難到上海的,都擁有了上海戶口,上海人的祖父輩大多來自寧波、淮北、山東等。在市區有比較優越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直到今天,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人才引進。高級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是有機會進上海戶口的,與上海人結婚滿規定年限的配偶,經戶主(或產權人)同意,可以落戶上海。
藍印戶口是指對在本市投資、購買商品住宅或者被本市單位聘用的外省市來滬人員,具備規定的條件,經公安機關批準登記后加蓋藍色印章表示戶籍關系的戶口憑證,持藍印戶口者,在入托、入園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申領營業執照、安裝煤氣和電話等方面享受本市常住戶口的同等待遇。藍印戶口不是常住戶口,,每年須進行年檢,不符合年檢的,給予注銷,
3、棚戶區怎樣界定?
“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也即城市中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采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也就是說,棚戶區本身并非一個嚴格定義的法律概念,而是一個根據實際情況歸納、總結出來的事實概念,這也就為“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被濫用埋下了伏筆。
關于棚戶區改造這件事,我們可以找到3份文件作為政策依據,分別是2009、2013和2014年發布的,本文重點介紹最早的那個,事實上后發的主要是為了推進工作、加大力度,內容變化并不明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