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后,他離職了,你的保險成了孤兒保險。一群不懂保險的人賣保險、做服務,這保險的服務可想而知,絕大多數人不懂保險,不了解保險的優劣和作用,結果一騙就上鉤,都知道,退保險是非常的不合適了,退的相當少了,董明珠她給所有的格力客戶買了保險,但立馬解釋,不希望用到保險,仿佛碰觸了了一個忌諱,這個忌諱在國內很普遍,不允許別人跟自己說不好的事情,避諱談起不好的事情,所以董明珠才有了立刻的解釋。
1、保險是騙人的嗎?還是人騙人?
如果一個行業全是騙子,那么國家會不會給它立法呢?如果一個行業都是騙子,那為什么還會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呢?如果一個行業全是騙子,那為什么還要國家在屢次重要會議上大力提倡呢?我們現行的《保險法》是在2015年最新調整版的,從保險行業的發展和規范銷售行為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詳細的規定,這也是我們國家發展保險業的行為規范。
我們現在監管保險業的有中國銀保監會,各地都設有銀保監局,包括各個地方都設有分支機構,主要就是為了規范保險業的發展的,這還不算銀保監會以及各地發布的各種政策性的文件,規范性文件,這些都是在為保險業發展保駕護航。綜上所述,你覺得保險是騙人的嗎?保險確實是一直存在爭議,這些并不是保險本身的問題,這是保險營銷體制的問題,
我們的代理人制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弊端,各自為政。各家保險公司快速地擴張業務,大量的招聘代理人,但是這些代理人越來越沒有基本的培訓了,甚至對于保險是什么都沒搞清楚的時候就在市場上銷售保險產品,其實并不是他們騙人,是他們可能也沒弄清楚。還有就是保險公司本身的培訓,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說自己的好,說別人的不好,就是所謂的洗腦,導致現在的情況,
2、有多少人買商業保險幾年后才發現自己的保險是個大坑?為什么?
個人是算計不過公司的,保險公司專門有精算師,在算理賠概率了,如果賠的太多,他早倒閉了。之所以事后發現是坑,是因為,第一,保險條款設計得太復雜,一般人你根本就看不懂,稀里糊涂地就上了當,第二,向你推薦保險的人一般都是熟人或親戚,你首先抹不開面子拒絕,其次,你覺得他不會騙你。但問題是有些條款他自已也是一知半解,或為了業績故意隱瞞!一段時間后,他離職了,你的保險成了孤兒保險,
這就是保險公司為什么不斷招人,換人的原因,讓業務員去殺熟人了!保險也不全是陷阱,也有很多是不錯的,一定要仔細看條款,多比較一下了!也有的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有些在當時看起來合理的條款到現在已經不合理了!都知道,退保險是非常的不合適了,退的相當少了。所以建議入保險時一定要慎重,而且要注意有個猶豫期,一般是十天,在此期間退保僅扣十元手續費了!切記!再就是理賠了,那也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
3、商業保險我們該不該買,很多人怕買了被保險公司騙,你們覺得呢?
我們對保險是又想買、又不敢買。想買,因為知道保險的好處,可以預防萬一,不敢買,實在是上當的太多了,并且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代理人是不是忽悠了自己。前幾天,泰康老總和董小姐在大會上的互動,也表明了保險這一行業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保險行業在國內發展這四十年間,用暴力發展來形容不為過。根據保險行業數據表明,中國做過保險的人口達10000萬多人,業務員存量也達到1000萬,
一個行業涌進這么多人,在普及保險的同時,也由于業務員水平的參差不齊,給這個行業帶來了莫大的負面影響。其實通過董明珠和泰康老總的對話,我們專業人員也能發現很多問題,也是社會大眾對保險的誤解,董明珠說,她給所有的格力客戶買了保險,但立馬解釋,不希望用到保險,仿佛碰觸了了一個忌諱,這個忌諱在國內很普遍,不允許別人跟自己說不好的事情,避諱談起不好的事情,所以董明珠才有了立刻的解釋。
實際上,我們應該為格力的這種責任感感到高興,但現階段,很多人仍然忌諱生老病死的話題,保險保的是風險,如果自己都不愿意相信風險的存在,掩耳盜鈴,怎么可以能夠利用保險轉移風險,買保險估計更不可能了。董明珠說的很對,保險人人都需要誰不愿意病有所靠、老有所養、殘有所依?保險是最佳的給未來準備后路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