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自救,糧食價格下跌了,咱們就不種糧食了,明明知道虧本,為什么還要種呢。“以工哺農”喊了多少年了,“多予少取”也耳熟能詳了,該付諸行動了,糧食價格下跌,種糧食農民信心不減,那不減為什么撂荒地那么多呀,豬價下跌,糧價飆升,不成比例了,是啥情況呢。
1、2018年小麥糧食減產,為什么價錢反而下跌了?
糧食價格的波動非常的正常,有時候高有時候低,這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了。但是今年大家都知道,小麥糧食減產了,因為許多的小麥都凍死了,我們那一片兒根本就沒有長,和雜草一樣,更不要說是生產小麥了。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目前的小麥價格來看看,我們看一看他們收的小麥的價格基本上都是在2000多左右,也就是說現在有上市的小麥也就在1.1左右,如果預測的話,有專家預測估計是在1.3左右是穩定的。
但是今年的小麥價格很有可能會出現過山車式的增長,或者過山車式的跌落,這都和相關部門政策的調整以及價格的調控有關,我們一直也有差價補貼這個政策,因此呢,大家還是盡量不要擔心。你看看網上這些亂扯的,怎么可能達到那么高,這都快1.8一斤了,這都是一些網上忽悠人的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有可能是想讓你盡快拋出手中的小麥,價格根本都不可能這么高,
另外上面這一幅圖的報價都是根據一些網上來弄的非常的不準確,如果有準確的詳情還應剛根據當地來判斷。在我看來今年的小麥也應該穩定在一塊四左右,小麥出現的浮動一般和我們國內市場有關,當然也和進口優質面粉有關,我們國家每年從外國進口許多優質的面粉,價格不僅比我們國內的低據說吃起來味道也不錯。這就對我國的小麥價格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2、對農民而言,糧食產量提高了,賣糧食價格卻下降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矛盾?
做為現在農民種地生產的糧食產量提高了,賣糧食的價格卻下降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矛盾,其實這不是矛盾,我國建國以來,我國的糧食不管是豐收年,還是自然災害的欠收年,我國的糧食價格一直是平穩的,從來沒有出現過大落大漲,這在我國解放后的糧食價格上是完全有證據可查的。因為一個國家的糧食價格穩定,它牽扯到一個國家的各行各業發展起著基石作用,和穩定一個國家的政治,民情,民心,民意的杠桿作用,才不會使糧食價格勿高勿低,影響到國家的建設和一切國內形勢的穩定,
糧食價格的穩定不會勿漲勿低,就是自然大災害的六十年代,國內糧食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農民為了支援工業建設,把自己的保命糧食都無私奉獻給了工業建設,農民沒有糧食吃,農民吃樹皮野菜,谷糠麥秸粉碎吃,我國的糧食價格照樣沒有上漲一分錢,才完全保住了我國的工業建設順利進行,這就完全證明了糧食價格是我國百業建設的壓倉石,不管是豐收年和自然災害下的欠收年,我國的糧食價格永遠是平穩運行的,不會出現勿漲勿降的情況。
3、糧食價格持續下跌,為什么農民種植信心不減,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問題呢?
這個問題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糧食價格下跌,種糧食農民信心不減,那不減為什么撂荒地那么多呀?!信心不減,農民種糧食積極性還挺高啊,那為什么還要尋求好的解決辦法?有信心不是挺好嗎?解決什么辦法呢?!解決信心高嗎?自相矛盾的問題反應了,自相矛盾的農業政策性,盲目性!這個問題不正是現在中國農業的真實寫照嗎!沒有方向性,目的性!感謝題主矛盾的提問,啟發了看待中國農業要用矛盾的眼光!謝謝矛盾的題主!。
4、農藥化肥上漲,糧食價格下跌,農民該怎么辦?
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到城里打工去了,現在,都是老一輩人在農村種地,如今,受新冠疫情影響,各種物質也在飛速上漲!包括農資等農民的生產成本也增加了,而農民生產的糧食價格不漲反跌!因此,種糧農民的收益相對減少!國家補貼到種地農民的只是杯水車薪,不能滿足其生活需求,固而另謀出路!象我一樣,今年種了40畝水稻,從5月下旬播種到10月下旬收割,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將近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