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特務機構的作用,是取決于皇帝的利益需求的。其中廠衛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不然不會有那么多官員落馬的,廠衛對明朝的作用是正面的,它延緩了明朝的滅亡,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就是皇帝為此而設立的特務機構,這樣的一個人民團體,其實在辦一些文藝活動時,還是挺方便的,為其中的聯絡曲藝工作者和協調一些活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曲協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有什么作用?
說到曲協,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姜昆這位相聲演員,因為他是現任曲折的主席。又因為姜昆是一位知名相聲演員,所以就順然的和文藝相聲扯上關系了,其實,相聲只是曲協的一小部分,像戲曲、京劇、小品等等都屬于是曲協的范疇。這些年呢,因為坊間姜昆和郭德綱的“微妙”關系,也是常常被提及討論,以此也有“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一說,
顧名思義,曲協成了“主流相聲”一派。但說起曲協,它早在多年前就成立了,以前呢羅揚和劉蘭芳都擔任過曲協主席,在2012年后至今,姜昆擔任一直擔任主席的職位,曲協是全國各民族曲藝家組成的人民團體曲協成立于1949年7月,是各民族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自愿結合形成的一個專業性人民團體。這里說到一點就是自愿組成的,這跟我們生活熟知的協會還是挺相似的,算是一種民間一些人自愿成立一個協會差不多的意思,
其主要職責就是通過各項藝術活動,可以起到聯絡、協調、服務,以至于最廣泛地團結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這樣的一個人民團體,其實在辦一些文藝活動時,還是挺方便的,為其中的聯絡曲藝工作者和協調一些活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些年,曲協舉辦的活動也不少,像中國曲藝節、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全國相聲大賽等活動,都辦得有聲有色,這對于文藝界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節目啊。
這個協會的推進了傳統曲藝的收集,和各族曲藝文化的交流、發展,當然也開創了國際說唱藝術的交流,此前不是常看到姜昆帶領隊伍全國及世界巡演嗎,很多人以為是姜昆也要出風頭開商演呢,其實這主要做的就是曲藝文化的交流了,作為曲協領導的姜昆也是為藝術付出很多啊。當然,曲協還有挖掘、培育曲藝新人的作用,很多熱愛曲藝的人才可以通過曲協這個平臺互相交流學習,可以說是曲藝家人的一個大圈子啊。
但是,對于現在的曲協,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就是開開會、喝喝茶,頗有些形式罷了,之前看到什么曲藝會議時,除了有不少領導,還有何云偉、曹云金等相聲演員,感覺像是在討論曲藝的“發展大計”啊。不過,這也算是一種交流了,即使是曲藝家之間的交流也是一種交流啊,畢竟曲藝的交流需要這些人才,所以說,曲協這種人民團體,其實也是挺好的,曲藝的文化需要這樣的平臺去傳承、去交流,不然曲藝文化就會顯得很閉塞。
2、明朝東廠、西廠這兩個機構,對整個明朝的覆滅起到了什么作用?
謝好友相邀!兵圣孫武在他名垂千古的兵書中說:“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吳國人與越國人是世仇。當他們同舟共濟時,如果遇到大風,就會配合的象左右手一樣默契,兵圣所言甚是,世間的所有人和事都逃不過一個“利”字。“利”字,是現實中人們的最高行為準則,明朝時設立的東廠和西廠都是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管轄,是只對皇帝負責的。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就必須與皇帝休戚與共,就象同舟的吳人與越人一樣,所以這種特務機構的作用,是取決于皇帝的利益需求的。在明朝,人們都說皇帝與士大夫官員是共天下的,實質上情形如何呢?皇帝的目的是,讓統治盡可能的延續下去。這種延續的充要條件就是,讓自己的“臣民”有飯吃,“臣民”當中,“臣”是處于社會上層的官員。
他們想獲取利益,除了從皇帝那里取得俸祿,還能從民間獲利,“民”是沒有官職的人。他們包括富人和底層的窮人兩部分,底層窮人沒有財富,消息閉塞,折騰不出來什么,他們的最好局面就是,能夠安穩的生活,富人有財富,有折騰的本錢。他們跟皇帝離得太遠,只能上與官員打交道,下與窮人打交道,但是從官員那里是無法得到財富,于是就只能從窮人那里下手,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