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為何不統一發行一種完全中立的國際貨幣呢。人民幣雖然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成為比較開放的貨幣,但是與美元、英鎊、歐元相比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還有就是人民幣想要成為全球統一的貨幣,就必須要突出自己的核心地位以及領域,而且要使人民幣全球開放,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全球流通的貨幣。
1、全球能統一貨幣嗎?為什么?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確:不可能,而且完全不可能。原因很簡單:當今世界,各個經濟體系之間的水平千差萬別,我們不可能用同一種貨幣來覆蓋和規范水平相差如此之大的各個經濟體;如果硬要這樣做的話,那么最后的結果只有兩個:一、貧窮經濟體由于統一的貨幣而被拉到與發達經濟體同樣的水準;二、發達經濟體的水平被強行降低,被迫與略有上升的貧窮經濟體處于同樣的水平,
這樣說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非常實際而慘痛的教訓,那就是歐元。大家知道,歐元作為一種歐洲共同貨幣,在過去20幾年時間里,一度曾經成為人類的理想和共同追求的目標,眾所周知,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而歐洲共同體的前身又是建立于1951年的德法煤鋼聯盟。當年,法國為了消彌來自德國的潛在危險,不惜把自己的煤鋼產業與德國整合在一起,以”十指緊扣”的方式最終消彌潛在的對手,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意,而且在世界政治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后來,法德煤鋼聯盟擴展成歐洲共同體最早的6個國家;后來經又過不斷的擴展,到1989年冷戰結束之時已經擴展到了絕大部分西歐國家,但歐洲共同體發展到這一步,在經濟上已經顯示出其相當的脆弱性和”數學上的不準確性”。所謂”數學上的不準確性”,是指在當時的歐洲共同體,內部最發達的經濟體如德法英,和最落后的經濟體如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其經濟水準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很難用同一種財政和貨幣政策來予以覆蓋和規范,
若硬要這樣做,最后的結果就是在提升落后經濟體的同時,也把發達經濟體的水準強行降低。冷戰結束后,原有的以西歐主要國家為主體的歐洲共同體,迅速擴展成27個成員國,那些新增的成員國絕大多數都來自于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水準、社會制度、人民心態與原有的西歐國家存在著更為明顯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據1993年簽訂的包括《馬斯赫利特條約》在內的一系列條約,歐洲經濟聯盟又迅速擴大為歐洲貨幣聯盟,歐元開始誕生,
但由于上述背景,歐元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蘊藏著深刻的危機,那就是歐元區內部的各經濟體之間的巨大差異。因此人們在承認并高度肯定歐洲聯盟作為一種政治智慧的創意的同時,也不可低估他在歐元區內部的所謂”數學的不準確性”上所體現出來的天真和幼稚,這種天真和幼稚,最后導致了2010年的歐債危機。作為發達地區的歐洲尚且如此,那么在世界其他地區想要以一種統一的貨幣來規范水平千差萬別的各經濟體,顯然是一種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
2、為什么沒有全人類統一的貨幣?
人類只要把自己的智能手機盤活,變成覆蓋全球的、免費的基礎設施,就可以建立一種統一的貨幣,這種貨幣與電力掛鉤,所有產品與服務又可以與電力掛鉤。在全人類控股的公共網絡上,貨幣產生的原理:股產提貨權,如,每個你獲得價值10萬的股權,這些股權每天可以給你產13.7元提貨權。你和大家一起用提貨權投資創新項目(智能機器),將可以給創新項目帶來充足的資金,
提示:大家接受自己發行得提貨權支付,提貨權就是錢,創新項目就回獲得充足的資金。大家就可以完成對未來的控股,未來就會變的越來越公平,未來是什么?大家認識到自己智能手機是全新的基礎設施,大家就可以從源頭消滅債務,大家就可以變成貨幣的主人,大家之間就可以構筑命運共同體,未來是什么?人類共享公共網絡,智能機器和AI.公共網絡,智能機器和AI全心全意為人民(股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