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的發展模式是沒有先例的,也是改革的一部分,并且是國家戰略規劃的組成。政策支持也不缺乏,缺的是專門的組織機構把這些現有的資源協調整合,缺的是人才的引進,個人認為以上都是切實可行的,并且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的展規劃,資源整合后的崇明農業應該是智能化,無人化,綠色生態化農業,能夠以極低的農業人口實現農業的高數量和高質量產出,帶來經濟的高速發展。
1、上海GDP的組成中,哪些產業貢獻最大?
2018年上海GDP總量為32679.97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一,其中第一產業為104.37億元,同比下降6.9%,第二產業為9732.54億元,同比增長1.8%,第三產業為22842.96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占GDP總量69.9%。主要行業創造的GDP工業創造的GDP為8694.95億元,同比增長1.9%,
社會服務業創造的GDP為8490.73億元,同比增長14.8%。金融業創造的GDP為5781.63億元,同比增長5.7%,批發和零售業創造的GDP為4581.49億元,同比增長3.3%。房地產創造的GDP為1992.52億元,同比增長4.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物流)創造的GDP為1533.36億元,同比增長10.4%。
2、上海為什么不重點發展祟明島?
崇明不是不發展,而是發展的模式和方向不同,沒有先例,發展周期較長,可以去看看上海市政府到2035年的上海市發展規劃中關于崇明的部分。還有到2045年的發展規劃草本,崇明的發展模式是沒有先例的,也是改革的一部分,并且是國家戰略規劃的組成。政府對崇明發展的基調是先修復生態,然后生態發展,我個人認為崇明的發展應該是:1.堅持生態建設不變,并繼續加強2.繼續城鎮集中化,土地存量更新3.人口總量控制,以新血替換舊血4.結合高科技和生態技術,發展智慧生態農業和園藝,實現高產出的目的,達到發展崇明經濟的目的的同時確保生態的優化持續。
5.吸引高科技,生態技術和園藝人才,完成第三點人口結構的改變,控制人口總量不變,同時實現第四點目標6.加強醫療投入,結合生態發展,可以形成以醫療和養老為重點的產業,個人認為以上都是切實可行的,并且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的展規劃。查閱了崇明2018年春季招聘崗位信息,其中政府機關招聘了50多個生態園藝,管理相關的專業性較強的職位,
崇明的三個醫院招聘了近100個醫生。公交公司招聘了100個公交車司機,崇明企業招聘了約80多建筑設計,管理類的崗位。崇明對人才的引進也有政策,博士補貼15萬,碩士補貼6萬,本科補貼5萬,我母親當初在崇明島架設跨海光纜的時候,多次開車送工人和設備到崇明的海邊,崇明的陳海公路她多年以前開過多次。上個周末帶她去崇明,經過陳海公路,她說以前陳海公路兩邊隨處可見老舊的農民房,現在公路兩邊都被茂密的綠化覆蓋了,老舊房子消失不見了,當地人更多搬遷到了集中化新建的的農民住宅區域,
中國為什么大量購買美國的農業產品?因為美國農產品價格低廉,品質也不錯。美國人口3億,農業人口占比1%,1%中又只有50%以農業為主業,但美國可以以這么低的農業人口完成了全美的農產品供給,并且出口全世界,原因何在?因為高素質的農業從業人員,集約化的農業管理,大量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參考美國農業,崇明的農業發展有后發的優勢,有更佳的發展模式可以走,
農業設備,生態技術,智能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分析,計算機技術這些我們都不缺。政策支持也不缺乏,缺的是專門的組織機構把這些現有的資源協調整合,缺的是人才的引進,資源整合后的崇明農業應該是智能化,無人化,綠色生態化農業,能夠以極低的農業人口實現農業的高數量和高質量產出,帶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農業的良性發展能夠促進崇明醫療養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