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其中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建校較早內陸影響近年來,大陸經濟飛速發展,和香港經濟往來增加巨大,這也是香港經濟發達的重大原因。二戰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香港為什么這么繁華?
首先地理位置優越珠江三角洲東南部、珠江口東岸。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歷史原因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大陸政策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這樣的政策讓香港有著持續發展的潛力,文化方面雖然香港不大,但是世界頂尖大學卻有好幾個香港有六所比較好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其中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建校較早內陸影響近年來,大陸經濟飛速發展,和香港經濟往來增加巨大,這也是香港經濟發達的重大原因。
2、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力怎么樣?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的發展有目共睹,2017年香港經濟總量為3417億美元,位居亞洲各大城市第五,世界前二十名。香港人均GDP為4.64萬美元,在亞洲僅次于澳門、卡塔爾和新加坡,香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GDP一度占到大陸的1/4。過去二十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37萬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的2.49萬億港元,年均增長3.2%,在發達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2017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6億港元,按照2017年人民幣兌港元平均匯率1.155折算,約合23049億人民幣,在中國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北京,但是今年香港GDP很有可能會被深圳超過,2017年深圳GDP為22438億人民幣,香港只領先深圳611億人民幣。從上世紀80年代起,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高速發展,
3、廣東和香港距離那么近,為什么香港娛樂圈那么成功?
香港和廣東是一對冤家城市。只能有一個是大哥,1842年香港開埠,首開風氣,接觸了最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而廣東籍籍無名;1860年代上海開埠,那時候很多人才被派到香港學習。電影是需要一個工業化的體系支撐的,香港培養的或吸收的影業人才有力地支撐了這個體系,你可能不相信,當時香港的電影評論當時的電影評論跟現在并無二致,水平異常得高。
此時,香港電影異常關注底層人的生活,關注殖民者跟本民族之間的矛盾,關注中西文化,城鄉文化的沖突,關注俠義精神,這些都能做到與商業化并行不悖,幕后是頂級的影業人才,全方位的體系在支持。要理解現在先看看當年香港娛樂圈是怎么興起的,這個問題應該放在建國后,文化、商業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的歷史背景下去理解。這是又一次的轉移,很多人搬遷到香港,中間派人士很多,不愿去臺灣,也不愿意留在內地,
燕京大學的,中央大學的,圣約翰大學的都來了,接受最優良的教育,攜帶者驚人創造力的,又經歷大上海商業化淘洗的文化人才,都匯聚到香港一個蕞爾小島上,不爆發都奇怪。香港電影業幕后真正的推手邵逸夫、鄒文懷這些人不是香港人,是上海人,是建國后從上海遷到香港的,可是本來是在大上海環境下成長的,當他們這一代人謝幕的時候,也就是香港影業光輝歷程終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