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待遇只比較住院報銷比例。自由職業自己繳納職工醫保,可能負擔比較重一些,居民醫保一樣有大病醫保待遇,可退休VS繳費一輩子職工醫保的待遇,最大的優勢是退休后不需要繼續繳費了,而且還有醫保個人賬戶、醫保報銷比例會比在職職工更高。
1、自由職業自己繳納醫保合適嗎?
很多自由職業者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是否需要自己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如果不參加職工保險,可以參加居民醫療保險,這兩種醫療保險哪種更具優勢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第一,繳納費用:4000元VS400元。自由職業自己繳納職工醫保,可能負擔比較重一些,比如青島市2019年的最低繳費基數是3269元,繳費比例是10.8%。
每月需要交納353元,一年需要繳納4236元,像南京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月繳費額度是340元,每月還繳納10元的大病醫療救助費,合計350元,一年4200元。一年4000多元的職工醫療保險,確實一些靈活就業人員覺得比較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負擔更輕一些,它是由國家補貼和個人繳費共同形成。2019年國家最低繳費標準是250元每年(青島市二檔繳費是395元),2020年國家最低補貼標準是520元,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籌資標準越高。比如上海市19~59歲的成年居民2019年個人繳費標準是790元,政府補貼2690元,總籌資標準3480元,60~69歲、70歲以上個人繳費標準分別是600元、430元,加上財政補貼,總投資標準高達6460元。第二,醫保報銷比例差距:80%VS65%,很多人把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待遇只比較住院報銷比例。
根據2018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范圍內來看,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的支付比例高達81.6%,而居民醫保只有65.6%,15個百分點的差距,說實話不是太大。而且居民醫保一樣有大病醫保待遇,基本醫療保險以外還可以享受大病報銷。實際上,花錢最多的是門診統籌報銷待遇,也最不容易見到效果,比如上海市的籌資標準那么高,僅能夠維持門急診報銷待遇50%~70%,起付線是300元和500元。
第三,退休優勢:可退休VS繳費一輩子職工醫保的待遇,最大的優勢是退休后不需要繼續繳費了,而且還有醫保個人賬戶、醫保報銷比例會比在職職工更高,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醫療保險到達退休年齡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可以不用繳費,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醫療保險待遇中,對于退休職工的醫療費報銷,報銷比例往往更高,
比如青島市的一到三級醫院報銷比例,在職職工是86%、88%、90%,4萬元以上部分在職報銷95%;退休后職工的報銷比例是95%、94%和93%,4萬元以上的部分報銷比例97%。退休后,每月醫保個人賬戶也會劃入一部分買藥錢,青島市根據年齡每月最低是八十元和九十元,北京市市97元和107元,深圳市是60%繳費基數的8.05%點一年四五千元,
2、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交費差距這么大,自由職業者買哪種更劃算?
↑點擊“查悅社保”頭像,立刻解答您的社保問題!【動動手指點擊查悅即可讓您成為社保專家】靈活就業人員被納入醫療保險保障范疇,是醫療保險全面覆蓋的一個體現。近年來,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全面醫療保障,各地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讓更多的人一朝參保終身保障,參保范圍不相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為鞍山行政區域范圍內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個體勞動者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為勞動年齡范圍內具有勞動能力的、居住在城區內具有城鎮戶口并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及其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失業人員。
居民醫保參保范圍包括中專、技校、職高、高中、初中、小學學生及入托幼兒;大專院校在校學生;非在校及非從業城鎮居民;未參加職工醫保的一、二級殘疾的居民;無用人單位的低保居民或低保邊緣戶;沒有參加其它醫療險的企業(含個體)退休人員等,繳費標準不一樣: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標準為:用人單位以本單位在職職工工資額為基數,按7%的比例繳納;職工個人以本人工資收入為基數,按2%的比例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