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包括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就是銀行貸款,直接融資就是債券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屬于債務融資,是需要還本付息的,股票融資屬于股權融資,是一種風險和利益共擔的融資,不需要還本付息。企業直接融資是以股票、債券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
1、直接融資比重為何難以提高?
我不太懂談到直接融資,為什么幾乎所有人都最關心A股,最關心證券市場。我學習金融的目的,是希望它不要變成所謂專業人士的孤芳自賞,我們有責任,把它通俗化讓大家都看得懂,就像家長里短一樣的那么有生氣,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打個比方,就好像說做生意,是合伙干還是自己借錢干。合伙干都出錢,風險按比例承擔,收益按比例來,同股同權,
不合伙借錢干,那風險就是誰來干誰承擔,也許是最賺錢的那個,也許是一敗涂地,負債累累的那個。凡事,不能太要求極端,所以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往往我們都在說要有一個比例,風險分擔一下,收益共享一下,但是為什么直接融資現在比例上不去,因為現在大家都想把風險轉嫁出去,開玩笑,現在實體多差呀,哪有這么多機會啊,現在風險與收益根本不匹配,中國的創業者,要么死在市場,要么死在制度。
我要干點事,想找點錢,去哪里找?銀行?壟斷了幾乎所有金融資源,敢給我錢嗎?大義凜然的說要規避風險,從來都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更何況你是在壟斷,事實是相反的,都給固化了,跟著政策走沒錯,把錢給央企國企,大型民企也沒錯,但是哪家企業不是從小做到大,小的時候誰管?被逼無奈,只能提高成本,沒人直接融資,那就間接融資去借,一腳踢到了民間,甚至高利貸,
可是哪有這么多錢啊,到處都是嗜血的,不敢多借啊,稍有不慎一頂非法集資的帽子扣下來,再加上天煞的極少數居心叵測的瞎攪和,妖魔成洪水猛獸了,沒有好人了。為什么直接融資上不去?因為有實力敢擔風險的太少,因為直接融資的小企業因為后續資金缺乏而死的太多,因為金融資源匹配存在問題,證券市場太小了,它亮眼,但是不解決問題,它太高很多人進不去,在里面的在外面的都不容易。
2、中國最賺錢的公司全都是銀行,這是為什么?
最賺錢的公司是銀行,這個是病,要治!銀行銀行只是金融服務業,將央行的錢各種途徑服務到實體經濟中,結果就這么一個中介機構,在過去一直都是最賺錢的行業,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這么一個沒有實際主營業務的行業,僅僅只是靠差價,就成為了最賺錢的行業,可以想象一樣,目前其他企業的生存情況了,銀行如果一直是最賺錢的行業,說明經濟并沒有發展起來。
對比我們最賺錢的是銀行,那么對比一下臨國日本,差距就很明顯了,從公布的2019年世界財富排行榜可以看出來,日本排名靠前的一些企業主要在汽車領域,日本的汽車在全球都有比較大的占有量,日系車在一些東南亞地區,市場占有率非常高,這個就是產業價值。而對比美國來說,差距就更加明顯,排在前20名以內的,沒有一家銀行,而且是行業也很分散,有零售,有高科技,有醫療等,這個也說明了美國企業的領先優勢,
3、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不是指多發債與多發新股與配股?
金融市場包括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就是銀行貸款,直接融資就是債券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屬于債務融資,是需要還本付息的,股票融資屬于股權融資,是一種風險和利益共擔的融資,不需要還本付息。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金融市場,直接融資比重很高,但主要是采用債券融資,美國企業的主流的不愿意稀釋股權,第一融資手段是債券發行,只有債券發行無法完成或者無法滿足資金需要,才會采用股權融資,國內則剛好反過來,根本不在乎股權會不會稀釋,即使送大把錢出去搞權錢交易,也要采用股權融資,只有股權融資實在沒有辦法才會采用債券融資,不上市的華為老干媽和娃哈哈就成為另類的典型,但現在娃哈哈態度有所轉變,已經不再排斥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