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利潤通過地產和金融衍生品流向金融行業。個人從事行業多年,金融行業靠頭腦吃飯,環境好,工作氛圍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隨著大量的金融機構開始應用云來承載應用和處理高并發業務,云計算技術正在與金融行業快速結合,在金融行業快速發展。
1、目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謝邀。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看著繁花似錦,實則根本名不副實首先,金融行業地位特殊,毫無疑問是國家要緊緊抓牢的行業,某種程度上也是改革慎之又慎的行業,所以入世以來的很多改革動作推進得比較慢。其次,金融從業人員,無論是投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銀行、貸款機構的崗位,哪怕是基層的崗位,總體上也比其他行業日子好過的多,這些行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動輒都是百萬年薪甚至數千萬年收入的“金領”人士,所以如果談現狀的話,這個行業已經是繁花似錦了,
然而,這個行業目前整體上其實給人的感覺是依賴國家政策,真正的服務工作做的少,一些創新也往往是為了自己行業的盈利,比如銀行業,主要靠息差生存,有點像在吸實體經濟的血的嫌疑,還沒有真正起到它應該起到的作用。行業前景當然很好,但行業分化也是必然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上海已經成為世界前五的金融中心,未來也必將成為和紐約并肩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是靠我們目前金融行業整體的素質和發展理念,還遠遠不夠,這個行業也只有將自己的位置擺正,才能起到他該起的作用,而不是還不會走路就開始跑,學華爾街那樣攪動風云,為自己謀利,收割民眾,
盡管這個行業里充滿了精英,但同樣也充斥著各類關系戶和米蟲,目前行業整體薪酬是很多行業的數倍,這個就不合理,未來也一定會分化。監管不到位,行業就不會贏得民眾發自內心的尊重無論是證券市場的爾虞我詐,還是網貸市場的亂象紛呈,都與監管不到位關系密切,IPO欺詐發行,公司與資金合力欺騙散戶,像姚剛之流屢抓不絕,2018年p2p好多跑路的,不少人的養老金灰飛煙滅,這里面恐怕不是一句老百姓沒有風險意識就能推脫的,再說,P2P這種工具,當初設計出來的時候,有些人想必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的結局吧,所以啊,很多事情,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也說不知道,因為知道了管起來了,自己怎么賺錢呢?這種事情上,其實我一直是比較悲觀的,
2、金融行業人才是否已經飽和,行業前景怎么樣?
個人從事行業多年,金融行業靠頭腦吃飯,環境好,工作氛圍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就我周圍來看,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多,但是真正適合和堅持下來的不太多,所以說任何行業都一樣,在工作輕松中把錢掙了,誰都想,特別是90后和00后一代,但真正留下來的還是要人才,進入行業易,能堅持下來嗎?自己適合這個行業嗎?要問問自己是還在這個行業能取得成功。
3、我國金融云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金融云,即是指專門面向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業務而量身定制的,集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彈性IT資源為一體的云計算服務,具體而言,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利用云計算的運算和分發優勢,將自身的數據、客戶、流程及系統通過數據中心、客戶端等技術手段發布到“云”端,以改善系統體驗,提升運算能力、重組數據價值,為客戶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降低運行成本,最終達到精簡核心業務,擴充分散渠道的目的。
監管政策頻出,明確金融云發展目標,2016年7月,原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銀行業應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2017年6月,人民銀行印發了《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落實推動新技術應用,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明確提出穩步推進系統架構和云計算技術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