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銀行融資都是千篇一律缺少差異性,對資本市場沖擊有較大,上市以后股價也是走不好,很難給投資者帶來回報,資本市場不太歡迎中小銀行上市,但銀行不上市,業務發展又會受到影響,真的是兩難。這些年銀行給人感覺很能賺錢,其實銀行也很缺錢,上市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完全按照公司化運作,使銀行運作更加規范。
1、銀行股上漲意味著什么?
今天銀行股的上漲有兩個原因:1.存款基準利率有望下調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還遠沒有結束,各種專家在春節期間就預計4,5月份消費會報復性反彈,現在來看消費已經趴在地上起不來了,疫情已經嚴重沖擊了世界經濟,這讓外貿型國家的我們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在錯誤的估計了疫情的影響之后,上層已經轉變了思路,金融刺激不得不發,
存款基準利率有極大的可能性會下調,而利率的降低對銀行業績是有正面影響的,銀行的成本端會有效降低。2.銀行股估值很低,本輪反彈還沒有有效反彈本輪下跌后的反彈,銀行股是為數不多趴在地上沒怎么動的,輪也輪到它了,而且目前正是兩會期間,為了維護指數的穩定,拉大金融是在必須的。這兩條是今天銀行股上漲的原因,但是銀行股的本輪上漲也預示著行情即將到拐點,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形成新的上漲趨勢,那指數大概率是要回調了。
2、感覺上市銀行越來越多,是什么情況?
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主要依賴凈息差,也就是主要依賴資產擴張的來獲得利潤的增長,但是資本擴張嚴重依賴于一級核心資本,沒有一級核心資本資產就無法擴張,銀行盈利增長就會陷入無米之炊的尷尬,可銀行的擴張步伐不會停止,一級核心資本就會被快速消耗,一級核心資本率就會下滑,就會臨近監管紅線,去年以后,銀行表外資產得到嚴格控制,表外資產回歸需要消耗大量的核心資本,有人士預計銀行業將面臨6500億元的資本消耗,資本消耗就必須得到及時補充。
另外銀行不良貸一直高燒不退,銀行在監管要求下加快核銷不良資產,這也需要資本消耗,銀行資本充足率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必須來自于股東權益,所以銀行光發資本債融資還不夠,因為那只能補充二級資本,并不能提高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因此很多銀行開始擠獨木橋,紛紛尋求IPO以補充一級核心資本,希望借此大幅度提高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為以后銀行業務擴張奠定基礎,
但問題是銀行融資都是千篇一律缺少差異性,對資本市場沖擊有較大,上市以后股價也是走不好,很難給投資者帶來回報,資本市場不太歡迎中小銀行上市,但銀行不上市,業務發展又會受到影響,真的是兩難。附錄:按照資本新規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018年底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018年底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別為7.5%、8.5%和10.5%,
3、銀行股為什么漲這么好?意味著什么?
銀行股大漲,可我總是覺得哪里不太對勁,不是說上漲不好,而是各種信息撲面而來,突然間腦海里出現的想法。首先說影響判斷的幾個消息:1、疫情爆發,防控快三年了,上海還是爆發了,全國多點頻發,似乎是常態了。疫情一來,必然按下暫停鍵,經濟停頓,這是防控需要,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對經濟是重創,對中小微企業、消費行業、實體店鋪不利。
經濟受創,就業必然影響,曾有報道說有2億自由就業人員,這里面有多少是失業的?失業就沒收入,有房貸的呢?高收入群體失業,有超高房貸的呢?如果防控持續,這些人能撐多久?2、各地樓市調控經濟不振搞房地產,又是老套路嗎?!問題是有用嗎?這么高的房價,買套房子得幾代人的積蓄,還要透支年輕人二三十年的部分未來收入。
一旦工作沒了收入沒了,只能斷供,因為家里人都沒錢了。有些網友還諷刺說買不起別買!不買成嗎?買房的都是什么人?炒房的不算,炒房做生意,有賺有賠,既然敢炒,就得承擔風險,剛需呢?有個數據,3億新市民,呵呵,新市民,也就是考上大學農村銷戶口的、進城打工的這些人,想要在城市安家就只能買房,不買房你孩子怎么讀書?父母來了住哪?廣州還出個接力貸,雖然后來取消了,可是太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