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亞洲為什么會出現“四小龍”就知道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了。產能過?!杖胂陆怠M不足——產能進一步過?!杖脒M一步下降——消費進一步不足,在市場經濟邏輯下,產能過剩是經濟周期的反應,在我看來,產能過剩與消費不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1、中國為什么會出現產能過剩?
為什么會出現產能過剩?在市場經濟邏輯下,產能過剩是經濟周期的反應。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嚴謹的周期,理論界并無定論,但就我們的個人經驗,任何事情總有好好壞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的認知體驗,而經濟總是從復蘇,走向繁榮,然后會衰退,蕭條,周而復始。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經歷過我國的短缺的計劃經濟時代,90年代之前還有糧票,米票,布票,所有商品都要憑票證購買,嚴格的配給制,
而自從搞了市場經濟,似乎什么東西都非常豐富。所以說,計劃經濟的危機是短缺,而市場經濟的危機是過剩,為什么市場經濟會有過剩危機?人性使然。經濟形勢稍有好轉,樂觀情緒就會滋生,就會有投資沖動,而投資就會形成產能,很多人有樂觀預期,產能就過剩了,產能過剩了,就會有很多東西賣不出去,然后就降價,價格太低了,就虧本,失敗者就會退出市場,市場就進入衰退,乃至蕭條。
這時悲觀情緒蔓延,所有人都不愿意投資,于是產能又不足了,產品價格又提高了,生產者又有利可圖了。經濟又復蘇了,這就是經濟的周期性。但現實情況遠遠比這個描述要復雜,這里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在經濟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邊際超預期”,簡單理解就是如果大家都認為這個市場會上漲,那么,市場上漲的幅度會超過你的想象。
2、產能過剩物價就便宜,難道不是好事嗎?為什么會產生經濟危機?
發生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債務違約和風險集中釋放,企業大量破產,員工大量失業,社會經濟大循環無法繼續運行下去,投資、生產和消費無法實現良性循環,在以前的農業社會里,產能過剩物價就便宜,這的確是好事。然而,在現在的工業社會里,產能過剩物價就便宜,就會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蕭條,絕對不是什么好事情,在以前的農業社會里,社會分工不發達,金融體系不發達,人們不會借債擴大產能,普遍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如果有了多余的產品,才會拿到市場上交換別的商品。
在這種經濟體系下,哪怕是產能過剩,商品價格低于成本價,也不會發生大的經濟危機,因為人們沒有負債經營,所以不會發生債務違約,而且風險被分攤到很多主體身上,每個主體承擔的損失有限,社會經濟大循環依然能夠繼續運行下去,在現在的工業社會里,社會分工非常發達,金融體系非常發達,企業和個人紛紛借債擴大產能,人們都必須依賴市場,才能交換到各種生活必需品,根本就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在這種經濟體系下,如果發生產能過剩,商品價格低于成本價,就很可能會發生大的經濟危機,因為企業和個人都在負債經營,很容易發生債務違約,并且引發連鎖反應,而且市場風險被集中到少數企業和個人身上,這些企業和個人損失很大,社會經濟大循環會遭到嚴重破壞,具體體現就是企業大量破產,個人大量失業,投資、生產和消費無法實現良性循環,
3、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
看看亞洲為什么會出現“四小龍”就知道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了。由于戰火沒有殃及到瀕臨兩大洋的美國,二戰后,美國不但沒有戰后重建的問題,反倒是發了一筆大大的戰爭之財,迅速取代了超級大國英國的地位,產能過剩,這個經濟發展上任何國家都會碰到的問題不可避免的要發生在美國,而“去產能”或者“供給側”這樣的經濟學術語就是美國的經濟學家率先提出來的。
美國是怎么“去產能”的呢?很簡單,“外包”,將幾乎所有嚴重污染,或者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轉移到亞洲,一來當時的亞洲這幾個國家或者地區勞動力便宜;二來這些地區也急需外國的資金與技術,另外,像鋼鐵、汽車這樣的高耗能、重污染的產業也紛紛“轉讓”給了日本或者韓國。美國就是這樣輕而易舉的化解了產能過剩的矛盾,美國本土的經濟主要支柱是金融和高科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服務業,而原來的鋼鐵企業、汽車工業,汽車城等等都變成了“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