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業,工量具行業,刀具行業,數控系統(CNC),傳感器行業。機床這個詞,說起來很沉重啊,因為機床行業很大,要搞明白高精密機床為什么不好造,咱們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機床,以及支撐機床基本結構的導軌,絲桿,桁架這些行業,有可能,有產業需要機床,有人出現買機床,才有人研發高端機床啊。
1、沈陽、大連機床虧損 破產,中國與世界前十無緣,機床業怎么了?
每次講到機床制造業,我的心都是顫抖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機床業做不大做不強,我也一直在尋找這方面的答案,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第一、企業研發動力不夠。我們的機床企業你說做不出高精端的設備嗎?能,肯定能,但是是不計成本的前提下,機床領域目前看來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東西,主要有密封件、軸承、材料、伺服電機、控制器、系統等。
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研究的東西,短期內是沒有什么收益可見,而作為機床商一個產品從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到驗收是一個大周期的行業,短則一年,多則三五年回不到本,企業要把利益最大化,當然就沒有精力去做精做好,比如德國一臺機床,成本是100萬售價200萬,中國按照同樣精度和性能造出來也是100萬成本,加上各種專利和技術限制,成本遠不止100萬。
你能同樣賣200萬嗎?不能,用戶肯定會選擇德國的,以至于只有壓價甚至沒有利潤出售機床。全靠企業自己收益投入研發,可以說是捉襟見肘,飯都吃飽談何理想!而國家在制造業的投入資金力度不夠大,而全國那么多家機床制造業,能分到奶喝的就不錯了,等于是讓機床制造業自生自滅,第二、人才流失率嚴重,制造業待遇留不住人。
制造業待遇有多低?不說一線員工的,就拿設計人員、技師和工藝人員的工資比,還不如售樓小姐姐和賣車小姐姐的工資高,按工作性質來說,搞設計絕對沒有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的活輕松,而且這又是個又累又經常加班的行業,幾年下來落下一身病痛,能從事這一行的大多數是始于初心,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大多轉行。從2019年各行各業的平均工資就能看出來,制造業平均工資排到倒數,
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本身就是效益不高,老板也想開高工資留住人才,可是誰出這個錢呢。每年那么多高校畢業生、研究生融入這個行業誰不是挑個大、挑肥胖的吃,中小型企業想要發展何其困難。第三、市場競爭激烈,用戶選擇發生改變,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不假,前二十年中國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制造業的貢獻,各種加工廠,代加工廠紛紛崛起,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張響亮的名片。
而這背后是我們走低端制造,建基礎產業,靠污染環境換來的成果,我一點也不覺得自豪。而現在都在喊工業4.0,高精端的工業革命,它需要什么東西?機器人!伺服電機!RV減速機!軸承!系統!這些我們都沒有,就連最簡單的密封圈都比不過人家的,拿什么跟別人競爭,別人能賣給你都不錯了。中小型企業想要研究這些東西甭想了,沒有這個責任,有用就用沒用不關他的事,大企業研發需要資金成本,沈陽、大連機床你敢說他們沒有去研發嗎?不計成本的研發最后廠子效益給搞垮了,就像一個無底洞,
而我們的代加工企業,也在轉型升級,不在停留在原來的低端市場上面,轉向高端制造才能生存,比如汽車零部件,缸體缸蓋,齒輪,發動機,高鐵產業,航天下游產業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高端數控設備才能完成任務,而恰恰我們國內機床制造在這方面是短板,企業老板都紛紛往國外進口設備,從而大大壓縮了國內機床業的市場。總結而言:國內機床制造業想要打破這種困境就要擺脫老的思想,不要想著胡子眉毛一起抓,這么多家機床企業,一家專攻一項難題,幾年內也不是沒有效果,
2、為什么很多國家造不出高精密機床?難度在哪?
不是很多國家造不出來高精密機床,而是只要很少的幾個國家能造出精密機床。機床這個詞,說起來很沉重啊,因為機床行業很大,要搞明白高精密機床為什么不好造,咱們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機床?機床有多少種?機床的核心都是啥?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這玩意掙不掙錢?從商業市場的規律來看,比較掙錢的玩意,應該最后都能被中國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