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包括滬市和深市(含創業板),我們平時候所說的A股就是指中國股市A股市場,為什么叫A股。為什么上證指數(A股)和深證成指不能二合一,第一個問題很簡單,為什么會有股票,為什么大家常說的A股不包括深證成指,為了凸顯這兩個區域發展在中國的地位,國家考慮設立了兩個交易所,如果只有上海設立交易所,想必深圳也會有抱怨,我經濟發展實力那么強,為什么不考慮設立交易所在深圳。
1、為什么會有股市?股市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想要搞懂這個問題,就要明白什么是股票,它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在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世界上的第一支股票產生在1602年,發行他的公司是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在清朝的末年,給中國輸送了大量的鴉片。航海貿易是一個利潤巨大,但是投資也巨大的行業,那個時候的歐洲,還沒有誰能夠獨自建立這樣的一個產業。于是就出現了最早的股票,
股票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面向全社會募集資金。通過股票東印度公司籌集到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呢,東印度公司也不可能馬上就賺取那么多的利潤來回報自己的投資者,當時他們承諾十年之后才會回報這些投資者。也正是因此160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并誕生了相關的銀行,如果在此期間你不想持有股票,可以把股票賣掉。
所以第一個問題很簡單,為什么會有股票?那就是為了向全社會募集資金,第二個問題,股票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那么既然股票是為了向全社會去募集資金。那么募集資金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簡單直接的就是向銀行去貸款。但是股票不同于銀行,股票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去投資。你有100塊錢可以投,你有1萬塊錢也可以投,既然是投資,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它可以很好的去撬動民間資本,盤活市場經濟,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得到更多的金融收益。也就是說股票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必然產物,它能夠順應時代產生,自然也會適應時代消亡?,F在的很多公司削尖腦袋要上市,目的已經很不單純了。不再是向社會去募集資金,更像是為了快速斂財。上市之后市值增加數百倍,每一個投資人都賺得盆滿盂滿。
至于公司能不能繼續盈利,已經無關緊要了,這也違背了市場的規律。一個公司通過上市可以上百倍的增加自己的市值,但是絕不會增加自己公司的盈利,例如一個公司年利潤是1億人民幣。在它上市之后發行股票,他就要把這一億的利潤分出一部分來給自己的股民。相當于公司的股東,得到的回報就會變少,這個是相互矛盾的。沒有誰愿意把錢分給別人,
上市之后自然有了大量的資金,可以應對市場沖擊。但是突然出現的巨額財富,也會讓經營者對公司的業務變得不那么關心,所以很多持股人會套現自己的股票。把股票變成真金白銀還是最踏實的,股票最初存在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兩利雙贏的局面。持股人也就是投資者,通過股票實現了自己財富的快速增加,一個人因為財產或者經營頭腦的缺乏,是不可能去開創一個公司的,股票,讓他實現了這個夢想。
2、為什么股市分為滬市和深市?
目前中國只在上海和深圳設立了交易所,很多投資者并不能理解國家為什么要在兩個地方設了交易所,如果設定一個交易所后能夠方便管理,資源的統一整合,能夠大大提高交易所的工作效率,但國家成立兩個交易跟國家戰略存在在一定的關系,和兩地的經濟文化也存在關系,下面我們就來分類討論下這個問題,國家戰略所致在90年時代股市剛成立時期,中國經濟出現了高速的增長,在改革放開的春風下,各行各業都處于發展期,那實體經濟發展下必須要完善的資本市場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時候順應經濟發展的股票市場就孕育而生,為了考慮當時傳統行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深圳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科技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是后期主要支持的產業,但在大量資本積累的傳統性行業又不能放棄,比如我們熟悉的煤炭,鋼鐵,石油等行業,為了區別這兩大行業和發展方向,國家設立了兩個交易所。
上海交易所主要服務于傳統行業,一些大盤藍籌個股在上海交易所上市融資,而深圳交易所主要服務于一些中小企業,一些科技行業個股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融資,這樣后期不管后期經濟發展如何,哪些行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都能方便處理。很多投資者讀到這里仍舊存在很大疑惑,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舉個案例:通過后期經濟發展情況后,我們發現傳統行業好像疲憊無力,反而一些科技行業和服務行業在GDP增長占比逐步加大,這個時候為了企業融資發展,行業政策明顯導向科技和服務行業,這時候可以收緊上交所上市公司,而逐步放開深交所的上市條件,這樣也不至于造成有些企業抱怨,人家能夠上市而我自己公司不能上市,政策原因很簡單,上交所的上市條件苛刻,而深交所的上市條件相對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