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按照改革進程表,今年應該完成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都改了什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也有十幾年時間了,許多試點地方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完成,部分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也基本改到位,包括大部分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類型從2014年開始陸續取消。
1、現階段機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有什么阻力?
謝邀。機構指的是什么呢?政府機構?還是國有企業?還是別的機構?然后再針對性地分析,國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改革。最熱點的,就是在目前這種環境下,出現一個新的名詞,競爭中性,什么意思?就是要給民營經濟和國有企業一樣的市場地位。那說明了什么?這個不言自明,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深度的問題很多,也是很多智囊機構的重點研究課題,
有興趣可以多關注一下。政府機構改革的話,原來有兩個,一個和企業有關。以前的提法叫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干預企業經營,這個現在不怎么提了。另一個,是機構人員改革,減員增效,改變機構的臃腫、低效,這個也是個二十年前開始的課題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需要繼續努力。查下各級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就明白了,
2、事業單位的改革什么時候結束?都改了些什么?
20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按照改革進程表,今年應該完成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都改了什么?個人認為事業單位改革主要在這五大點。第一,事業編制改革,通過對事業單位編制改革,打破傳統的用人方式,使編制使用由人轉向崗位,打破事業單位鐵飯碗,更加注重工作效率,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第二,職稱制度改革,
職稱評定是壓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身上的“一座大山”,通過對事業單位職稱制度改革,讓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在為外語、計算機、論文而發愁,讓更多的基層一線工作者、偏遠山區工作者享受職稱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紅利。第三,事業單位職工可兼職、離崗創業,國家鼓勵事業單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參與項目合作,合作期間可享受與原單位職工一樣的權利,探索靈活多變的用工形式,最大限度激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潛能。
第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提升,學校、醫院是本次事業單位改革的核心。國家多次發文要求提高醫生護士、中小學教師的收入,調動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穩步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第五,事業單位崗位管理更加完善。事業單位改革后,主要有專技崗、管理崗、工勤崗,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變,
3、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是什么,以后會改成什么樣?
2020年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到位,除公益類外,全部改制。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也有十幾年時間了,許多試點地方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完成,部分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也基本改到位,包括大部分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類型從2014年開始陸續取消,但事業單位改革進展不平衡,大多數地區只是完成了分類,具體改革也只是部分公益二類和生產經營類基本確定,其它事業單位基本沒什么變化。
1、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行政監管類和行政輔助類,以及部分行政委托類事業單位,按照政策規定,其職能劃歸機關,今后不再設立行政類事業單位,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基層行政機關單位數額限制較死,行政編制只減不增,本來就少,這幾年還取消了不少,因而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最終去向,是保持不變,不增批該類事業單位有可能都成為一句空話,
2、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設立的醫療衛生、教育、科研等承擔基礎性公共服務職能、沒有收費職權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去向是基本保持不變,是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影響最小的類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也是參公事業單位集中分布的類型,除過黨群團機關之外,所有的參公事業單位,基本上都屬于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但并非所有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都能夠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