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國企對于一些高技術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工資效益吸引力不大,總體上,雷哥認為,單純從這個文件來看,國企明年的工資并不會出現很大幅的下降,畢竟國企員工數目龐大,文件的落地執行還有一個時間延續期。
1、疫情發生后,你所在的國企(央企)有沒有降工資?
今天上午去新生圩港區上課,學習安全和業務知識,遇到以前我們海輪協靠離的隊長,他對我們說,由于疫情影響,這個季度我們單位的任務只完成了百分之二十幾,但是我們的收入卻沒有減少,叫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這份在國企的工作。我今年二月份的工資是四千八百多塊錢,加上三百元的伙食費,一共是五千多一點,當時正是疫情最高峰的時期,許多人都呆在家里不上班,
三月份一共是三千多元,但是扣了一千多塊錢的企業年金,單位補貼了三倍扣的企業年金的錢,每年的三月份都會扣的,等退休后連同單位給的一起返還,這其實就是單位的一份福利。所以三月份應該是七千多塊錢的樣子,四月份加伙食費也差不多五千出頭,這個月五月份稍微少了些,但是加三百元伙食費也有四千五百多塊錢了,我知道現在許多在私企打工的,累死累活,經常加班,也不一定每個月能拿到五千塊錢,而且五險一金可能也繳不全。
2、明年起,國企“金飯碗”將被打破,國企資產減值則工資下降,你怎么看?
2018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文件中確實明確要改革工資總額的確定辦法,完善工資與績效聯動機制,分類確定工資效益聯動指標。效益好的企業可以提高工資總額,效益不好的企業也要降低職工的工資,為了做好職工工資的效益監督,要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工資總額的預算周期,強化工資總額的預算執行。
各大國企名義上是屬于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他們的工資標準應當是由各地的國資管理部門或財政部門確定的,比如西安市高新區財政局,就安排兩名小女生擔任千億國有企業的董事和董事長。這明顯是違規行為,相應責任人也受到了免職停職處罰,其實對于國企職工更加振奮人心的是,要通過集體協商確定不同的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急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
我們國企一直被人詬病的是基層工人收入過低,而企業的中高層干活不多,卻拿到基層職工工資的好幾倍,其實國有企業應該改革的還有相應的級別晉升機制,很多中高層的能力并不服眾,但卻輕而易舉的上升,相應機構應該加強監管。另外,就是國企對于一些高技術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工資效益吸引力不大,比如前些日子爆火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影響中國登月的基層“人才”,跳槽到民營企業后年薪輕松過百萬。
3、明年國企工資或下降,“金飯碗”變“鐵飯碗”,對此你怎么看?
雷哥認為,題主的說法明顯有問題,理解有偏差,有以偏概全之嫌,首先,國企可不是什么金飯碗。國企相對私企而言,工作更穩定,失業的風險更小,但不代表國企就是永遠不會摔破的“金飯碗”,而且相對私企而言,國企總體的薪資水平其實比很多大型私企要差,這個金飯碗的金字,估計真是配不上,隨著近年來推進國企深化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已經是國企現在的通用的人事管理要求。
在很多央企中,國企的總部都會給各省級分支機構下達員工淘汰退出的指標,有的1%,有的2%,這充分說明,在國企工作,可不是所謂的“金飯碗、鐵飯碗”。其次,題主誤讀《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的真正內涵,這個意見的中心思想,乃是深化改革國有企業的分配激勵制度。雷哥也幫大家分析解讀一下,這個文件的核心意涵,就是突出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市場化方向。
原文內容,我就不引述了,其核心意思就是說,國企的工資總額以后會走市場化的道路,換句話說,以前國企的經營效益差,員工的收入也不會降,國企的經營效益好,員工的收入也不會漲。這就是因為沒有走市場化的方向,而執行這個文件之后,國企的工資總額,可以根據你企業的經營業績來實現“水漲船高”,但是,如果你企業經營不善也可能會是“水降船低”,這就是市場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