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在全國沒有一個城市能與蘇州比,不要說是地級市,就連任何一個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直轄市(除北京、上海外)也比不上蘇州。(92年筆者在蘇州,當時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和蘇州新區工業園都還很荒涼)后來隨著上海的外資投入的溢出,蘇州兩大工業園顯示出了巨大的吸力,短短的幾年就在江蘇省內脫穎而出,很快就超過了周邊的無錫常州一大截。
1、客觀來講,蘇州這座城市怎么樣?
蘇州在全國沒有一個城市能與蘇州比,不要說是地級市,就連任何一個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直轄市(除北京、上海外)也比不上蘇州。論氣候:四季分明;論地勢:平原、湖泊、運河、長江都有;論區位:緊靠上海;論科技:蘇州籍院士全國第一;論文化:有評彈、蘇昆劇;論歷史:吳文化發源地;論經濟:實體工業、外資企業全國第一;論國家給予的政策:基本沒有;論古城保護:世界也少有;所以,蘇州是除上海、北京以外獨一無二的城市,
2、江蘇省的蘇州市怎么樣?
蘇州的發展得益于上海的溢出,更得益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蘇州就是江蘇的一個普通地級市,地處江南核心地帶,河浜湖汊眾多,土地肥沃,曾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是改革開放前,蘇州的工業很一般,尤其下屬的縣,都是農業縣,而且有的很貧窮,比如昆山太倉張家港,那時,好一點的是常熟吳江吳縣。改革開放后,國家放開了很多政策,江南一帶繼廣東之后,開始發展鄉鎮工業,大量農民開始放棄收益不高的農事,去鄉鎮企業打工賺錢,最后發展到利用打工學會的技術,回到家中自己操持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制作,并利用改革開放初期,市場機制不發達的空子,親自離家外出,吃苦耐勞,跑市場,找銷路,將鄉鎮工業搞得紅紅火火,
當年中國第一產糧地區的經濟模式由農業轉變成了鄉鎮工業,糧食由產出變成購入。這是蘇州當年經濟發展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1992年上海設立了浦東新區,中央啟動了繼深圳改革試點之后的以上海為先的全面改革開放。給蘇州帶來的最大利好是,中央直接促成的新加坡工業園,(92年筆者在蘇州,當時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和蘇州新區工業園都還很荒涼)后來隨著上海的外資投入的溢出,蘇州兩大工業園顯示出了巨大的吸力,短短的幾年就在江蘇省內脫穎而出,很快就超過了周邊的無錫常州一大截。
而蘇州下轄的縣昆山太倉張家港也得益于上海的溢出,成了外資的青睞地,尤其昆山受到臺資的追捧,發展超速,一下由過去的貧困縣搖身一變成了國內經濟第一縣(市),現在的蘇州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方面在國內堪稱一流,超過了很多省會城市,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江蘇的省會——南京。蘇州地理位置優越,緊鄰上海,處于上海都市圈核心地帶,城市歷史悠久,文化資源,風景名勝數不勝數,是非常發達的歷史文化名城!就是房價有點高,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