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是經濟不景氣的“根本”。首先,全球經濟長時間處于“恢復”階段,“底子”并不好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病因”,否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這次疫情所造成的,這幾臺發動機不行了,全球經濟自然就增長乏力,不景氣了,老百姓不敢花錢,那么就刺激不了經濟發展,也就是我們說的市場經濟不景氣。
1、全球經濟或不景氣,是這次疫情造成的嗎?為什么?
從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發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匯市的動蕩,而近期公布的全球經濟數據包括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及市場對于全球經濟的前瞻均認為經濟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機處于危險的邊緣。那么,是否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個人認為:疫情是影響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核心根本,首先,全球經濟長時間處于“恢復”階段,“底子”并不好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病因”!我們以“G2”中國和美國作為觀察點,從2018年三季度之后,國內經濟保持調結構狀態,通過擴大內需和投資新科技并以對中小企業定向貨幣與財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維持經濟的整體平穩增長。
但無論GDP增速,還是制造業PMI數據均保持“L”型的底部盤整狀態,總結一句話就是:國內經濟轉型進行中。另一方面,美國方面雖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業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通過大量舉債維持增長和公司股票回購成為常態,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企業杠桿水平的不斷上升和投資增速的下降,所以,企業債務上升且有泡沫化跡象以及投資意愿不強是其特點,
總結一句話就是:“表象”穩定,實則或為“內虛”。其次,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是經濟不景氣的“根本”,2008-2009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基本處于低利率環境中,整體需求不足是長期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發達經濟體將產業鏈中下游等利潤較薄的領域遷往發展中國家,這也造成了主要發達經濟體產業鏈結構矛盾顯現,其表現就在于——制造業發展萎縮,服務業獨大,就業壓力增強,民粹主義上升。
與此同時,以新能源車、5G、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還處于初始階段,因此,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而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以及引發的社會潛在問題也在削弱原本并未恢復的經濟本身,綜上所述,本次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確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也大概率將影響二、三季度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度,但它并不是核心根本。
2、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根源是什么?
全球經濟仍然不景氣,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已經過去了10多年了,但這個世界依舊沒有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為什么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呢?1.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足,無論是四本,歐盟,還是美國。這幾臺發動機不行了,全球經濟自然就增長乏力,不景氣了,2.由于外部需求不足,我國的出口就收到了影響,出口型企業不景氣,面臨生存難題。
2008年以前,我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甚至就是為外部需求設置的產業結構,后來我們發現,不能依賴外部需求,于是,我國開始注重挖掘內需的潛力,比如家電下鄉,4萬億投資計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想法設法,擴大內需,3.最大的內需是房子和車子!最近10年,我國造了很多很多商品房,足夠34億人居住,大量房屋空置的同時,房價高企,剛需們買不起房子!已經買房的人,勒緊褲腰帶還房貸,結果呢,人們不敢花錢了,導致錢越來越難掙,經濟更加不景氣,實體店一家挨著一家倒閉!大量的資金流入了房地產,導致實體經濟缺血,央行不得不緊急降準,向市場輸入流動性。
3、2016年以來,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了經濟不景氣?
我們是個國企,干的軍品活,今年也是斷斷續續,工資也沒有去年好,關鍵是物價上漲的厲害,這幾天生病了,脖子上有個囊腫,在西安唐都醫院做個小手術,這幾天看著每天的清單心里滴血啊,還沒做手術呢,每天打的消炎針,營養針等等平均一天2100塊,住了四天了,手術沒做都快沒錢了,人家給你排不上,你就得在這耗著,建議大家以后千萬不要來唐都醫院看病,太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