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中國貨幣發行一般來說是經濟發行,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貨幣,每個國家確實都可以印制貨幣,印制成本也不高,為什么不能通過多印貨幣來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1、為什么國家不能隨便發行貨幣?
貨幣的發行權歸屬于國家所有,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每年報國務院核準發行的額度,適度發行貨幣。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貨幣,
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貨幣的發行權歸屬國家所有,但同時也是人民賦予的權利,濫發貨幣造成通貨膨脹,損害的不僅是人民的利益,也會擾亂市場秩序,最終受損的還是政府的公信力。貨幣流通規律計算公式: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須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歸根到底,貨幣的發行量是根據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只有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市場中流通的商品量增加,那么依據上面的公式,分母增加,分子不變的情況下,流通中的貨幣量就需相應的增加,不然會造成通貨緊縮,我國長期以來,要求貨幣發行不用于彌補財政赤字,不用于沒有物資保證的信貸投放,而用于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中國貨幣發行一般來說是經濟發行,
2、每個國家都可以自己印制貨幣,可為什么不能通過多印刷貨幣來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每個國家確實都可以印制貨幣,印制成本也不高,為什么不能通過多印貨幣來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貨幣只是價值的媒介雖然說我們生活中都會以誰錢多錢少來衡量經濟實力,似乎中間可以劃等號。但實際上,貨幣僅僅是物品交易和存儲財富的媒介而已,當大家都認同了一種貨幣,那么就會用這種貨幣作為一種通用的財富衡量尺度,但本身貨幣并不代表財富,也不代表經濟實力,
比如說我有100萬元的貨幣,你有一套別墅。假如我的別墅市場價值是80萬,我的貨幣多于我的價值所能擁有的貨幣,說明我的經濟實力強,但是一年后,你的別墅市場價變成了1000萬元,這個時候,就變成了你的經濟實力更強。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并沒有貨幣,你一直都是擁有一套別墅而已,假如我有一臺印鈔機且印的是真鈔,我多印100萬,經濟實力依然沒有你的強。
可見,貨幣它只在作為財富標尺時才有意義,離開了真實的財富,它只是一個數字,或者說只是一張廢紙,再舉個例子,在貨幣沒有出現之前,人類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來進行交易,那么誰的經濟實力更強,其實還是看哪個部落的物資更多。而在進入到貝殼作為交易后,衡量經濟實力依然是看各自的物資情況,而不是誰去找到更多的貝殼,誰就更強大,
經濟實業不能單純看貨幣多少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產總量、生產效率、流動效率等等,在經濟活運的過程中,需要衡幣來進行流動,因此印多少貨幣,需要根據實際的經濟活動需求量來定。假如發行的貨幣,數量遠遠高于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貨幣,那么貨幣增長速度超過了實際經濟增長速度,多出來的貨幣,其價值就會被攤低,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后,它所標注的商品價格就會上升,就會形成通貨膨脹。當通貨膨脹加速,所有人的生活成本就會上升,生活質量就會下降,相對收入的價值就會大幅下降,則消費力就會下降,消費力下降后,需求就會下降,需求下降后生產就會過剩,很多工廠就會倒閉,工人就會失業,那么經濟就會下行,經濟實力就會下降,過度超發貨幣,造成通脹大幅上升,不但無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還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