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A股眾多指數的分類以及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此外,在指數的成分股選擇計算上,還分成加權和等權兩種,按照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中證指數的行業分類主要以與國際接軌的標準普爾和明晟公司制定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作為A股行業指數制作依據。
1、A股與美股有什么聯系?為什么美股能影響A股?
這個問題,我想確實也是困惑了很多人,貓哥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1.一毛錢的經濟影響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是有一定的聯系!本身股票就和公司有關系,股價一方面來自于公司本身業績,另一方面來自市場的炒作,因此對于業績來說,是反應的實體經濟的變化,然后實體經濟因為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等問題,會出現連帶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貓哥只說是一毛錢的影響,甚至恐怕也就幾分錢的影響。
2.九毛錢的情緒影響關鍵是這里,因為人性的問題,人做任何事潛意識了希望有個參照物或者經驗作為自己下一步動作的依據,目前A股市場上,大頭是散戶,這部分參與市場的交易過程中,情緒上就會習慣性找一個參照物,目前普遍是美股市場,然后就是那些收割的人利用這個人性問題,推波助瀾,更加凸顯了市場似乎和美股有關系,然后準備好鐮刀收割韭菜,隨著時間久了,這種現象也就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了,
貓哥結論:其實貓哥真的為散戶兄弟們心疼,沒辦法消息的不對稱,自己又不去學習金融知識,然后老想著能找個參照物,買個股票賺了錢,暗地里覺得,找到了真理,覺得就可以跑過大部分人,我覺得最后你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怎么吃到嘴里的最后還是要吐出來的。這個世界聰明人比你有的是,你的那點小聰明只是一時的幸運,所以貓哥也再次提醒那些抱著僥幸心理的朋友們,只要你不離開這個金融市場,又不提高自己的,遲早的事。
2、股票指數為什么會有上證、深證、滬深300等各種指數,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目前A股上市公司共3428只,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看出來那么多個股的漲跌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這些個股的某些特性(盤子大小、行業、業績成長性等等)來進行一個分類以便于我們的理解和使用,所以A股市場就出現了上證、深證、滬深300、上證50、上證180、滬深1000、煤炭、芯片、人工智能等等的分類,相對應的就是板塊指數。
所謂指數就是根據某些采樣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所設計并計算出來的統計數據,用來衡量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的價格波動情形,從指數的概念上就可以看出來,指數是反應一個特定分類的漲跌情況的,但未必會把所有這個板塊的所有股票都計算在內,這樣指數也就有了兩種,一種是包含板塊內全部股票,叫綜合指數,簡稱綜指;另一種是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叫做成分指數,簡稱成指。
比如上證指數就是囊括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而深證成指只包含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只股票,事實上深交所上市的有2000多只個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般說大盤指數是用的上證而非深證的原因。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A股眾多指數的分類以及之間的聯系和區別,1、按照上市的標準主板、創業板、中小板、風險警示板、新三板,每個板塊都有對應的指數。
各板塊的區別是主板主要是對市場占有率高、規模大、基礎較高、高收益低風險的大型優秀企業設置的;創業板是為創新性企業設置的,比如高科技、高成長性的企業;中小板是服務于即將或已進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強、但規模較主板小的中小企業;新三板則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而風險警示板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ST帶帽的都在這里面,警示的是業績的持續下滑可能帶來的退市風險。
2、按照市值的大小常見的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中證500等這些就是一種按照市值權重來分的,比如說上證50就是上交所市值前50的個股組成的指數;滬深300,就是滬深兩市市值前300的個股組成的指數;中證500,是滬深兩市排名從301開始到800的這500只股票;中證1000,是從801到1800這1000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