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各個環節時間都縮短,幾個月就能完成整個流程。注冊制是成熟市場股票發行的通行制度,經過了上百年的實驗,是非常成功的制度,核心區別是一個是實質審查,一個是形式審查;核準制是實質審查,要求很高,對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多項指標都有要求;而且還要滿足多項軟指標,如投資價值這種無法量化的要求,上市概率很低。
1、股票市場的注冊制到底是什么?
注冊制是成熟市場股票發行的通行制度,經過了上百年的實驗,是非常成功的制度。以美股注冊制為例,公司上市很容易,公司向交易所申請,由券商承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就完成了上市流成,得出初步定價區間(比如5一8元),最后就是確定新股最終發行價,新股發行價由50家大型機構詢價,有投行,養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等投標,去掉最高,最低價,得到平均價就是新股發行價,
美股新股發行,是以市盈率,市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定價為依據,一般行業公司,市盈率6一10倍,以凈資產的9折,市凈率低于1,只有高科技,高成長的新興行業可以高溢價發行,比如阿里巴巴,發行市盈率高達37倍,又比如前久萬達集團,在美國,歐洲收購了很多影視,文化資產,耗資16億歐元,在美股上市,由會計師事務所,投行給出的初步詢價區間6億一8億美元,最終機構詢價定為6億美元,當日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最近市值在4億美元。
美股上市公司分為控股股東制度,合伙人制度兩類,控股股制度就是誰控股,誰來管理公司,控股股東最低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3%,這33%不準在二級市場減持,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每年減持比例不能高于1%,公司業績下滑,虧損不得減持,持股5%以下的小股東,新股上市當天就能賣出,但由于大部分新股是折價發行,上市當天又破發,原始股東是虧損的,所以就沒有減持壓力,只有公司發展壯大了,原始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者才能共同享受股票上漲的紅利,
合伙人制度,就是管理團隊持有少量股權,但擁有公司的管理權,大股東持有多數股票,只能享受分紅,股票減持也有嚴格的期限,數量限制,阿里巴巴就是合伙人制度。美股虧損公司也是能上市的,但只限于高科技公司,發行價格很公平,很多偉大的公司,上市時是虧損的,有慧眼者就實現了烏雞變鳳凰,在美股上市的公司,每年要向交易所繳納上佰萬美元的會費,如果公司質地不好,跌破1美元,將退市到股轉市場交易,如果有造假上市被查到,美國證券會將作出非常嚴厲的懲罰,造假者將傾家蕩產,甚至坐牢,投資者會得到全額賠償,公司無力承擔的,將由交易所,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共同賠償,而且中介機構會被重罰,有了這些嚴格措施,爛公司一般不敢到美股上市,也就沒有公司排隊上市的現象。
注冊制使所有公司得到了公平的競爭平臺,有發展的優秀公司得到了融資渠道,真正實現了股市成為資源配置的場所,美國證券會是獨立的監督部門,所有上市公司都非常敬畏,有了強有力的監管,使很多上市公司養成了良好習慣,上市是公司的新起點,大家都抱著與公司共存亡的心態,發展成為全球性優秀公司,這就是企業文化,公司精神。
2、注冊制和核準制有什么區別?
注冊制和核準制主要有三個區別:第一,核心區別是一個是實質審查,一個是形式審查;核準制是實質審查,要求很高,對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多項指標都有要求;而且還要滿足多項軟指標,如投資價值這種無法量化的要求,上市概率很低,注冊制是形式審查,讓上市變得容易了,企業按照要求提交完整資料,交易所進行真實性的審查后,監管機構進行形式審查,看看資料全不全,全的話就發上市批文。
第二,權利機關下移核準制下,證監會擁有最高的權利,決定一家企業能否上市;而注冊制,證監會就負責看資料全不全和發批文,保薦人、券商、交易所負責前期的工作,第三,上市流程時間縮短核準制下,過去一家企業要至少1年,花個2-3年都很正常,不排除有些企業死在了上市的路上。注冊制,各個環節時間都縮短,幾個月就能完成整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