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印鈔以外,央行還可以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中增加數字。央行是銀行的銀行,央行的客戶是商業銀行,一是商業銀行向央行出售資產,比如外匯和國債;二是商業銀行向央行貸款,比如SLF、MLF、PSL等,春節過后,現金會被存回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不需要這么多現金,于是上交央行,央行收回現金,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中加上相應數字。
1、貨幣怎么流向市場?
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五種職能。充當貨幣的特殊商品,是在商品交換發展過程中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的,人類最初的交換是偶然發生的物物交換。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成為經常的行為,由于價值的使用價值之間的矛盾,使物物交換遇到困難,于是,在交換過程中就有某一種商品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其它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物,
(經歷了幾個過程后,貝幣、刀幣、金幣、銀幣、到現在的紙幣)現在所有商品只要轉化為貨幣,就可以用來交換任何商品。貨幣的發行:是國家銀行象流通界投放貨幣的行為,貨幣的發行要遵循貨幣的流通規律: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等于要用貨幣購買的商品價格總額除以單位貨幣平均周轉次數,貨幣的投放:是銀行的貨幣支出大于貨幣回收的部分,國家通過支付工資、采購商品、貨款等渠道將貨幣投入市場。
2、如果央行印一萬億人民幣,這個錢是怎么流入市場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對“央行印錢”進行明確界定,貨幣并非全部由央行發行,商業銀行同樣具有貨幣派生的能力。而且事實上,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才是貨幣總量的主體,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國貨幣總量(廣義貨幣M2)余額為198.65萬億,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只有32.42萬億,僅占貨幣總量的16.3%,剩下的83.7%都是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
商業銀行的貨幣派生非常簡單,你向銀行貸款500萬買房,房地產公司的銀行賬戶中多出500萬,貨幣總量也就增加了500萬,而在這個過程中央行什么都沒做,在央行發行的32.42萬億基礎貨幣中,貨幣發行(社會公眾手中的現金 商業銀行金庫中的現金)為8.29萬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為22.60萬億,非金融機構存款(支付寶等支付機構交存央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為1.53萬億。
我們對“央行印錢”下個定義:狹義上是指印制現金,廣義上是指發行基礎貨幣,不去討論央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調控貨幣總量的行為。央行是不與企業和居民等社會公眾直接往來的,貨幣的發行和回收都是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央行是銀行的銀行,央行的客戶是商業銀行。下面開始正式答題,1、狹義印錢:央行印了一萬億的現金。
2020年的春節在1月,因此1月社會公眾有很大的現金需求,企業堆獎金墻、居民包紅包等,2019年12月末的8.29萬億現金不夠用,所以央行加印了1萬億現金(事實上應該不止)。央行把這1萬億現金分發到商業銀行的金庫中,同時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中扣減1萬億,相當于商業銀行向央行取現,之后社會公眾再到商業銀行取錢,
春節過后,現金會被存回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不需要這么多現金,于是上交央行,央行收回現金,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中加上相應數字。2、廣義印錢:央行發行了一萬億的基礎貨幣,除了印鈔以外,央行還可以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中增加數字。當然央行不會平白無故地更改數字,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商業銀行向央行出售資產,比如外匯和國債;二是商業銀行向央行貸款,比如SLF、MLF、PSL等,
不管是何種方式,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多了1萬億,這1萬億可以拿來放貸,如果貨幣乘數是5的話,商業銀行總共能夠發放5萬億貸款。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只是在電子賬戶中改了個數,1萬億基礎貨幣也一直在賬上,并沒有到社會公眾手中,但是商業銀行卻因此給社會公眾發放了5萬億貸款,交易流通后變成5萬億存款,最終貨幣總量增加5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