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向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江蘇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成就了另一番風景,也直接讓江蘇經濟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兩位。如果這樣,上海經濟也沒有廣東好了,甚至上海經濟與江蘇、山東、浙江等都有很大差距了,那時的江蘇經濟,確實到了飛速發展的地步,特別是輕紡工業,成為了江蘇的最大亮點。
1、江蘇未來經濟怎么樣?
如果在未來我國能出一個超級省份,那么這個省份最有可能是江蘇,甚至比廣東的還要強悍。雖然當前我國的省份經濟發展中,雖然江蘇的經濟總量排在廣東省之后,但是江蘇的城市發展均衡程度以及地勢地貌更加有優勢,廣東除了珠三角以外,其他地區多山區,這樣的地形,在未來城市繼續拓展稍占劣勢,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目前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雖然江蘇當前蘇南和蘇北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差距,但是差距并沒有廣東那么明顯。
并且蘇北城市欠缺的只是經濟導向以及政策指引,一旦獲得相關條件,蘇北地區完全有能力發展的和蘇南一般無二,屆時江蘇的全域發展是最佳模式,從事物發展導向性來看,未來一個城市獨大、一個區域獨大的格局肯定不適合經濟繼續發展,比如當前的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多多少少都有省會獨大的影子。這樣的發展格局弱的城市越來越弱,未來沒有城市互補的可能性,
就像當前很多省份港口整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產業協調,整合促進就是這么個道理。江蘇未來如果能繼續保持高度經濟增長,城市與城市之間良性協調,各個城市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將每個城市的而優勢產業形成完整的閉環生態鏈,那樣整個省份會共同促進,加之上面說了江蘇的地勢地貌完全符合這般發展,屆時江蘇會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標桿省份,總之,個人非常看好江蘇,
2、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前十名中江蘇占據六席,并霸占了前四名,江蘇的縣域經濟為何如此強勁?
江蘇在百強縣“霸占”前十強中的六席,不是沒有緣故的。先說江蘇本身,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本身地理就得天獨厚,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
然后江蘇天然是一個好地方。位處東部沿海地區中部,是南北、東西經濟發達地區的交通要沖,江蘇人力資源豐富,人口有8000多萬,這是基礎。江蘇歷來文化底蘊深厚,現有有普通高校142所,這是重點;其中有“211大學”11所,“211 985”雙重點2所,總數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江蘇省通過北大清華自主招生人數,江蘇排名全國第四。
最后,江蘇經濟發達,受中國經濟中心上海輻射最為直接,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二,僅略次于廣東,這些基礎因素有了,我們再看看這6個江蘇強縣,分布是:江蘇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占據前四強;太倉第七、宜興第九。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都是沿長江邊上分布,而昆山干脆就在上海邊上,都有聲音說要把昆山納入上海管轄。
換一句話說,這些縣市,都是上海的基地,生產基地,而且基本上都是制造業為核心,因為上海的輻射能力太強了,但上海本身土地資源是極其有限,那么總部在上海,制造業基地分布在周邊,這種超級城市發展模式,顯然是全球共通。以上海的經濟體量,帶動這么幾個縣市是一個小意思,宜興雖然不在長江邊上,但也是在太湖邊上,是我國鄉鎮企業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蘇南發展模式”的發源地之一。
在電線電纜、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環保等傳統制造業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宜興紫砂壺更是眾所周知。但江蘇本身沒有超級大城市,所以這些縣市,沒有變成區,這樣,江蘇在十強縣市中獨占6席,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算上區,那么江蘇就沒有那么厲害,比如全國百強區前十強中,江蘇雖然有三個,與浙江三個持平,但少于廣東的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