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后來占領了這里,她的遺體被埋到了村鎮中央,直到戰后才被安葬在庫爾斯克。激戰中,江蘇鎮江飛行員陳懷民,在機身多處受創的絕境里放棄了跳傘,狠狠撞上了一架日機,與日寇同歸于盡,二戰時期就不能這樣了,機槍系統已經與機體融合,被安置在機頭和機翼上,有的還采用了彈匣系統,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飛行中換彈,飛機只能盡可能的裝滿彈藥,打完便只能收工返航。
1、戰斗機在空中飛行時,子彈打沒了怎么辦?
子彈打沒了當然是返航,繼續空戰沒有任何意義。使用子彈的戰機只出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后某些機型也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機槍,但很快世界航空就進入了機炮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戰機武器,最出名的是哈奇開斯機槍、劉易斯機槍、維克斯機槍,甚至還有將盒子炮列成陣送上天的情況。二戰時的航空武器已經逐漸步入了機炮時代,如英法系大名鼎鼎的西斯帕諾HS404,德系的MGFF和MG-151\\20,蘇系的B-20、VYa-23等等,
當然,二戰也是有很多“子彈”航空武器的,如美軍傳家寶“老干媽”,蘇聯的施瓦克機槍,別列津機槍,德軍MG-17機槍等等,其風騷屬性并不比同時代的機炮差多少。一戰時期因為飛機航速較低,飛行穩定性較強,很多機槍也只是放在飛行員手邊,所以打空彈鼓或彈鏈后,飛行員可以現場補充備彈,二戰時期就不能這樣了,機槍系統已經與機體融合,被安置在機頭和機翼上,有的還采用了彈匣系統,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飛行中換彈,飛機只能盡可能的裝滿彈藥,打完便只能收工返航。
一架無彈的戰機,已經不具備戰斗能力,它們繼續留在天上,只能為敵方提供戰果,不撤還想怎樣?當然,也有些很多飛行員不認慫,沒彈了它們就撞,拼著跟對方同歸于盡也要拉個墊背的,1945年4月4日,德軍王牌飛行員海因里希·埃勒(HeinrichEhrler)駕機攔截盟軍轟炸機群,他的Me262打空了機炮炮彈,于是他告訴自己的僚機飛行員阿道夫:“我炮彈已經打光,我不想回去,我不能放他們過去,柏林有我的家人再見吧,戰友!”根據美軍的記載,當天336轟炸機聯隊遭遇了德軍瘋狂的阻擊,一架德國噴氣戰機將一架B-24“解放者”撞碎。
實際上,海因里希·埃勒做出這種決定,很大程度上與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有關,這位擊墜數達208的飛行員曾因護衛提爾皮茲號戰列艦不利而慘遭3年零兩個月的徒刑,軍銜也被剝奪。戰爭末期他再次被送上戰場,在越來越絕望的戰斗中消耗掉了最后一分精神,于是,埃勒在4月4日的空戰中,擊墜兩機彈盡糧絕后,他以自殺的方式為這個令他無比矛盾的黨國盡忠了。
他留下的殘骸至今仍保存在博物館中,伊萬諾維奇·科夫贊蘇軍飛行員也沒少干這種事兒,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軍非常鼓勵飛行員用硬碰硬的方式保衛祖國,有500多個飛行員選擇了撞擊敵機,這種做法多發生在武器打空或故障的情況下,還有40多人是二次撞機。實際上,蘇軍并沒說“撞機=死”,就像若干年后的“巴倫支手術刀”一樣,空中撞擊被認為是種考驗技術和運氣的戰術行為,
反正只要經驗高,機翼就是斬艦刀。有些蘇聯飛行員撞成了精,如記錄保持者鮑里斯·伊萬諾維奇·科夫贊(БорисИвановичКовзан),他戰斗生涯中曾4次選擇撞機,1941年10月29日撞下一架Bf-110重戰機,跳傘跑了。1942年2月21日撞下一架容克-88轟炸機,成功返航,1942年7月9日再次撞掉架Bf-110,再次成功返航。
1943年8月13日,諾夫哥羅德,科夫贊遭遇德機圍攻,座機遭到重創,艙蓋被打爛,眼睛被打瞎,一架德機死盯著他咬,混戰中科夫贊找了架容克-88干脆利落地撞了上去,將其撞落后跳傘開溜,但降落傘開傘不利,他在摔在沼澤中,遍身骨折,10個月后,科夫贊重返藍天,又干掉了6架敵機,1985年去世。他曾經在作報告時表示:“雖然子彈沒了,可我不害怕,我就是要搞死它!誰叫這里是我們的天空,
”還有個彪悍的烏克蘭女漢子葉卡捷琳娜.伊萬諾夫娜.澤連科(ЕкатеринаИвановнаЗеленко)。1941年9月12日,她駕駛的蘇-2(BB-1)“伊萬諾夫”輕型轟炸機遭到7架bf-109的圍攻,在周旋到彈藥耗盡后,這位年輕姑娘帶著著火的機體,像流星一樣撞上了德國飛機,澤連科的遺體被當地阿納斯塔西耶夫卡村的農民發現,一同找到的還有她隨身的勛章簿、身份證件以及共青團員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