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堵的地方有吃有玩,安靜的地方還可以獨享快樂。人口比較尷尬,山西人口流失僅次于東北,太原人口這些年不增長,大家都知道大概原因,北邊大同,很大一部分人去北京發展,陽泉人去石家莊發展,晉城人去鄭州發展,運城人去西安發展,太原人口持續在450萬到550萬之間波動,。
1、山西哪個地方發展的最好?
我是地道的山西人,從小在長治出生,后在長治就業,再到目前在太原安家立業,從我個人的成長歷程和視界來看,毋庸置疑,省會太原的發展相比其他地級市、縣要好的多,無論從常住人口數量、經濟總量、旅游資源、公共資源等的多個方面,其他城市無法與之相抗衡。而且從目前的房價來看,太原均價在1.2萬左右,排在第二的是長治8k左右,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但是不可否認其他城市的特色及實力,前述只是一個綜合性的評述。比如就教育而言,晉南的運城很強,比如出名的康杰中學;比如晉東南的長治旅游資源、氣候環境很好,常年雨水豐富,夏不燥熱,冬無苦寒;晉北的大同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且離首都近,地理位置優越,總而言之就是各有千秋吧,但目前綜合來看,太原作為省會城市在各個方面還是占據絕對優勢的,
2、山西省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里?
山西作為能源大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著實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民富程度在北方曾經也是僅次于遼寧。但是之后隨著能源競爭力的加大、成本的上升、利潤的縮水,這讓山西經濟一度陷入蕭條,山西不同于遼寧、陜西等北方工業大省,遼寧陜西起碼有沈陽、大連、西安這樣的龍頭城市,遼寧是工業巨子,又是沿海省份,工業全面性強,這邊弱那邊強,總有支撐點。
西安是高教大省,航天科研大省,西北最強省,所以盡管這些北方省份在現代經濟發展當中進步較慢,但至少還有新的支點可以依托,而是山西就沒這么好的運氣了,山西雖然工業大廠也不少,但是經濟占比相對于能源來說差很多,而且即便是工業廠礦,下坡走的也是非常陡。很多曾經生意興隆的地方名企紛紛破產,這是產業轉型不及時或者產能落后而被淘汰的必然后果,
山西人很精明,也很善于經商,晉商的歷史地位在國內的頂級的。但是山西的地勢限制了這里的發展空間,而閉塞的環境讓人們也有了閉塞的思維,所以不論在大中小還是創業企業發展方面,節奏和思路都跟不上大多省份的變化,要說發展方向,我認為山西還是應該效仿河南,集中全力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省會,外加一個副中心城市,至少先保證資源聚集度和減少人才流失。
不然以目前除了太原連個三線城市都沒有的局面,如何能夠與其他地區競爭?與其如此,不如舍小顧大,把省內更多人才和資源向太原聚合,當太原成為一個700萬人口 7000億GDP城市的時候,去開辟副中心城市,從而以點帶面逐步擴散經濟網絡,至于模式,也可以參考河南,沒有高新技術產業,那就發展食品和旅游,況且還有比河南更豐富的能源產業為基礎。
3、太原怎么樣?
感謝邀請,我是一個平常喜歡吃喝玩樂的東北女孩,有事沒事會分享一些我在太原的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如果同樣的你感興趣的話就請關注我,我覺得這個問題要看你怎么想啊。有人從小就在這個城市長大,見證的她的發展,但是相比這些土生土長的太原人,我做為一個東北人,不好去評價太原,可能太原經濟不夠發達,物價和工資又不太相符,空氣質量好像也不太好每個城市都有他不好的地方嘛。
在太原的生活節奏不算快,你完全可以找一個涼快的地方跟狗互汪,冬天不算冷,夏天也算不上酷暑。擁堵的地方有吃有玩,安靜的地方還可以獨享快樂,你還可以在殘留的小巷里穿行,聽著獨具特色的太原話,聽大家嘮嘮家長里短雖然有時候我聽不懂,但我會去極力的理解,如果你是一個容易知足的人,在太原可以過的很好,愿意繼續見證太原的發展,如果所有人都覺得這里不好,避之不及,又怎么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大城市?在哪里都可能碰見屬于你自己的機遇,找到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