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銀行發展勢頭正猛的2013年,民生銀行一度提出3年內在全國開出1萬家社區銀行(民生銀行稱之為“金融便民店”)的目標。我國監管部門尚未對社區銀行進行明確定義和分類,社區銀行一般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自主設立、獨立運營,,服務于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法人機構。
1、社區銀行是否還有春天?
我國監管部門尚未對社區銀行進行明確定義和分類。社區銀行一般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自主設立、獨立運營,,服務于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法人機構,區別于大型銀行,其特點主要體現在規模相對較小、經營靈活、服務便捷等方面。”恒豐銀行戰略發展部研究員唐麗華告訴記者,雖然監管部門沒有出臺相關針對性文件,但在業界看來,監管部門更多將社區銀行的切入點放在對銀行設立的審批管理上。
在社區銀行發展勢頭正猛的2013年,民生銀行一度提出3年內在全國開出1萬家社區銀行(民生銀行稱之為“金融便民店”)的目標,不過,當年銀監會的一紙文件隨即讓該計劃踩下剎車。社區支行若要實現持續發展,需要在三個“融入”上下功夫,“一是融入場景,結合社區生產生活環境,把金融服務與社區的經濟生活結合起來,提供系列便民增值服務,增強客戶的情感體驗,拉近與客戶的關系。
2、社區支行迎關閉潮,“家門口的銀行”為何紛紛消失?
這個,肯定是手機互聯網支付的影響,是第一位的!社區支行,位置一般比較醒目,房租不會太低,但是,現金業務越來越少,存在的必要性降低,為了降低成本,銀行有必要縮減開支,關停一些門店,現場的,比如房貸按揭之類的,人非到不可的業務,可以集中一些,所以,社區支行作用減小。2017年之前,取1000元現金,很快就用完了,但是,現在取1000元現金,可以用很久,大部分都用手機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