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和360,他們有數據。網傳騰訊HC全部關閉,pcg縮減人數,真實性如何,我先說幾個從騰訊了解到的具體例子,總而言之,離開了阿里,百度,騰訊等大廠,大家擇業也選擇比較多,因人而異,我學弟是騰訊的產品經理,他今年一個學妹一份是美團實習、一份騰訊實習,秋招轉正答辯過了,但是因為不喜歡深圳放棄了,現在等同于春招顆粒無收,找我內推阿里,我就找了三個朋友。
1、你為什么從騰訊辭職?
昨天剛剛看到的兩個例子。1、今天又是凌晨回家,回去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拖著非常疲勞的身體一步步挪到了公司大門口,然后叫了輛出租車,一上出租車就睡著了,等到了小區門口,司機大叔才把我叫醒。看這位司機大叔欲言又止的樣子,然后深深嘆了口氣對我說:小伙子,你還年輕,把毒戒了吧,從那一刻起,我決定辭職。2、在醫院陪老婆產檢的時候,從B超房出來一位中年男士,對著手機里就是一頓狠罵:你們XX公司TM是不是有病,我媳婦都快被你們逼瘋了,要是大人小孩有事,我直接殺到你們公司去能逼得一位中年男士在醫院咆哮絕對不是一般的狠啊,
(XX公司并不是指騰訊,指的是別的加班嚴重的公司)我承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工資水平也一直處于高位,有些公司如騰訊和阿里巴巴,員工的工資甚至超過了證券公司,可見其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系列問題,高速發展就意味著工作量高度飽和或者超負荷,對于身體來說三五個月還可以,但三五年就要了老命,我遇到過很多從騰訊、阿里或者華為出來的人,他們對加班有了深深的恐懼感,30歲的年紀加班成了50歲的身體。
2、阿里系、騰訊、百度等公司員工離職,都去什么公司了?重新擇業時注重哪些因素?
感謝邀請,目前來看,互聯網行業還是處于風口浪尖,對人才的需求和渴望也可見一斑。其實在互聯網公司,除了大家熟悉的程序員,還有很多其他的部門,這個是因業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的,比較general的部門,比如行政,IT,HR,財務也都要有的。對于這些general的部門員工,離開互聯網行業再去擇業的話,選擇其實比較多,因為這些人才受行業影響不大,
其他比較專業的人才,比如說程序開發,這些人才如果離開了傳統互聯網大廠,要么去創業,要么去國企繼續做研發,要么加入一些初創公司,這些其實也都是有的。總而言之,離開了阿里,百度,騰訊等大廠,大家擇業也選擇比較多,因人而異,需要關注的因素,主要還是看未來的職業發展,以及個人喜好。提前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并及時修正和調整,
3、19年,騰訊、阿里、360等AI業內多位首席科學家離職或轉身,你怎么看背后的原因?
在科技的起點,你永遠無法預料到科技成熟時候的形態。科幻片中的技術即使實現,也不會是我們最初想象他的樣子,人工智能如今的競爭已經開始進入新的階段,我們說是應用和云服務的時代。未來的人工智能可能不會是一家企業涵蓋整個產業鏈的時代,產業鏈已經被打碎,各種技術嵌入到人工智能的各個細分,分工開始細化,我們在過去說過人工智能的關鍵,并聯運算,算法和大數據。
為了快速推進,算法被大企業開源,如谷歌,這樣使得人工智能迅速的普及開來,而芯片運算從GPU到FPGA,到如今AI芯片,并聯運算能力逐步向專業化,高運算能力和低能耗進發,也就是說如今的AI芯片更強了,算的更快了。而如今更加進一步的,谷歌開放了算法,但谷歌找到了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那就是TPU芯片主導的人工智能服務器,
發現了嗎?谷歌開源算法,卻用AI 云服務賺錢,這樣就使得AI進入的門檻大幅度的降低,過去需要技術領頭羊的加入才可以開創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如今僅利用人工智能云端服務器,完成計算就好了。于是,人工智能早期進入的巨頭,發現了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鏈最值錢的,最有壁壘的,其實就是數據,這個數據在大數據云計算時代是關鍵,在人工智能時期也是關鍵。
因為基礎設施有人提供,而算法又是開源的,團隊中的領頭羊需求減少,熟練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需求增加。說白了,技術讓人工智能領域進入難度更低,當然,這并不是說完全沒有門檻,對于企業,數據量級是關鍵,特斯拉等互聯網車輛如今是聯網的,他們的目的僅僅是娛樂化和能源管理嗎?不是,他們要的是數據,而騰訊,阿里和360,他們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