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實體店之所以倒閉,租金圧力有之,電商網購的挑戰也是重要原因。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這些實體店太貪婪,隨著人民幣的貶值租金必然上漲,只要你的地段租金不是大起大落形就可以,網上回答的比較多,都說的有道理,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市場不一樣,最后的結果都會有爭議。
1、為什么實體店紛紛倒閉?是被馬云打敗的?還是被租金壓垮的?
實體店不至于粉粉倒閉。很多實體店之所以倒閉,租金圧力有之,電商網購的挑戰也是重要原因,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這些實體店太貪婪。我親身的感受:我前些年經常到青島,閑暇時也到青島附近市縣轉轉,在山東即墨批發市場,一件棉衣2百元,到了大連西柳和沈陽五愛批發就會賣到4百元,再到東北某地就可能售價8百元,販子們賺了高利潤,很多消費者并不知情。
2、壓垮實體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大量商鋪倒閉的原因究竟是啥?
以小縣城服裝店為例:1.網店沖擊,營業額持續下降,2.房租高,30個平方左右的沿街商鋪房12萬,已經是比去年降了3萬了。3.工資高,一個店員3000左右,一年3.6萬。請不起兩個,4.水電費高,商業用電一度1.2元,不用空調300-400。冬天和夏天用空調1000-1200,一年一萬多。5.停車難,現在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只要有人走的街道,都不允許停車,有很多鄉鎮過來的顧客只能把車停在好遠的地方,走路一兩公里才能到店里,一次兩次還可以,
慢慢就找好停車的地方消費了,這些顧客也就流失了。營業額再度下滑,6.疫情下老百姓很大一部分都失業,賺不進來錢,拿什么消費。營業額下滑更厲害,雖然隔三差五的搞活動,但收效甚微。這些都是壓垮實體店的致命因素,回想小時候的物資交流大會,那時候雖然條件臟亂差,但人頭攢動,到處都是人。買什么的店里人都是滿滿的,
3、商鋪175萬,年租金7.2萬,這樣的商鋪有投資價值嗎?
網上回答的比較多,都說的有道理。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市場不一樣,最后的結果都會有爭議,我目前已經投資了兩套小平方的門面,就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你自己考慮自己的處境。目前我第一套門面是小區外圍門面45平,03年15到手,開始租500一個月都困難,后期租金逐漸漲起來,11年已經2.5萬一年,正好我從外地回來,不想上班就和老婆開了個煙酒店,一直到現在。
目前周邊租金在4.5-5萬之間,前年我看租金比較合算,加上周邊大小超市起來的太多,對目前地段超市看空,而且營業時間太長,早9點到凌晨2點。所以準備換個地方經營,考慮到市場租金較高,租房壓力太大,就在當地物流市場園買了一套上下100平的門面,一層高5.4米,可以架一層出來堆貨的門面,變成三層總共150平,
三層做一個臨時住的地方,不想回家可以住在店里。總價89萬,三年直接返租及全款其他優惠最后65萬到手,我又和開發商談好我在以招商名義進去自己經營,他又少招一個經營戶而我等于白撿了三年租金,在這里我不想討論我是虧還是賺了,對于我來說第一套門面隨著市場發展,回報率已經超出我的估計。所以不能按賣房時的租售比來討論,一般產權40年的門面,全款我認為25-30年的回報率就可以,因為你還能賺十年的租金和一套續地稅租就可以繼續使用的門面,
隨著人民幣的貶值租金必然上漲,只要你的地段租金不是大起大落形就可以。門面附近有小區和穩定的人員即可,第二套門面對于我來說很糾結,當時是17年7月份買的,三線小城市住房已經經過一輪大漲,住宅在8500一平,我個人認為最終也就1.1萬是我市的極限(后來同地段漲到1.3萬,19年回到1.2萬左右)加上我本身有住宅,所以投資了物流園的門面。
我考慮第一經過多年的實體經營,我感覺在全民經商的洗腦作用下未來5年,實體將會是大量廝殺,和同行和電商和跨界,想掙大錢反正我了解的煙酒是很難了,不如退出競爭區域,在不是主業形態地區做輔助,人也不用太辛苦。如果生意不好不能維持利潤平衡還可以走朋友圈低價直銷發展,第二,手里有資金還是不能放銀行,錢的貶值速度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可以預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