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空置率過高的問題一直被人們詬病,認為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簡單來我們可以定義為房屋空置時間超過半年的為“空置房屋”,房屋空置率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不過相比于住宅來說寫字樓的空置率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關注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已經有不少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已經突破了20%,這里面不僅僅有一線城市甚至包括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也是驚人的。
1、目前的房屋空置率怎么樣?家里2套房只住一套,空置率是算作50%嗎?
如果你的房子長期是處于“不住不租不賣”狀態,控制率是算50%。但是,在我國對于空置沒有明確的界定,加上一些存在的漏洞等,空置稅一直處于難產狀態,針對一些人為可以規避的漏洞,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曾經提出了一種可能的界定方法:建議針對現房且全裝修住房進行把控,交付鑰匙后12個月內可以通過相關水、電、氣等月度消費流量來界定。
2、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是不是更準確的掌握樓房的空置率了?你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勇談,此次疫情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過去我們忽視的問題,除去醫療健康、飲食健康和生活習慣等問題外,關于樓市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有自己獨特的觀察。疫情期間城市很多樓房空置,這些是不是能夠成為樓市空置率過高的佐證?我看未必,針對樓市空置率自然有其科學的統計途徑,畢竟對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外來人口就占據了大量的比例,
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一人多房或者一人多家的情況在我國很普遍,這不能作為樓房空置率的參考每年春節期間很多城市都會出現“空城”現象,越是外來人口多的城市“空置率”越高,之所以出現這么個情況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國的“人口流動”,從農村——城市——大城市的人口流動模式已經持續了小20年。這20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20年,那么此次疫情采取的實名小區登記是不是可以掌握實際的居住信息呢?未必,幾點觀察:第一、什么樣的情況才能算是“空置”?這個概念和標準大家需要清楚,
開始之前跟大家分享一個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概念,戶籍人口大家都很明白就是戶口所在地都人口;但是目前常住人口用來統計的卻是在一個城市居住超過半年的人口數量。那么對于空置房屋的概念,個人感覺是可以引用常住人口這個概念的,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定義為房屋空置時間超過半年的為“空置房屋”。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城市以此作為統計數據,
第二、“一人多家”“一人多房”的情況在我國十分普遍,這是由現實問題決定的,春節特殊時期把很多房屋作為空置來判斷是不合適的。父母為子女置辦房產,子女畢業和參加工作后在省會或大城市購房置業安家;過年期間多數朋友會選擇去雙方父母的一方來過,自然就會使得1-2處的房產出現空置,那么這個數據能夠作為“空置率”的依據嗎?從科學統計角度來看肯定是不合適的。
房屋空置率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不過相比于住宅來說寫字樓的空置率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關注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已經有不少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已經突破了20%,這里面不僅僅有一線城市甚至包括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也是驚人的,相比于住宅類房產空置可以通過給租房客來解決外,寫字樓本身的可操作性并不大。
這也是為何不少城市開始推出商改住的原因,房屋空置率過高的問題一直被人們詬病,認為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無論是從成本還是未來收益情況來看,房屋空置率問題未來都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寫字樓空置率過高的潛臺詞就是“企業盈利能力越來越弱”,有幸走進過幾個寫字樓實地探訪,跟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寫字樓如今基本已經成為大企業,金融貸款類公司的聚集地”。
跟10幾年前我們看到的很多寫字樓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中小企業相比,如今的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改變,這次疫情禁止人口流動暴露出城市樓房空置率的問題,進一步暴露了我國人“有房才有家”的觀念這幾天已經陸續進入返工密集期,周邊小區的燈也開始亮了起來,路上的車輛也開始多了起來。還是回到上面講的,房屋空置率問題只能通過平時的數據來觀察,此次疫情作為特殊情況并不能作為參考的依據。